第173章

“你聽說了嗎?有個貝勒啊,欠國庫錢的那個……”

“知道知道,就是拿錢買假古董的那個!”

“哎喲,一個堂堂貝勒爺,怎麽還買假古董?他不把別人店砸了?”

“肯定是去路邊攤撿漏唄。等發現的時候,人早跑了。”

“怎麽不去店裏買啊?店裏肯定不敢賣假古董給貝勒爺。”

“店裏都是真古董的價格,他買不起唄。否則怎麽還借國庫銀子。”

“我知道一個貝勒爺,給什麽頭牌撒錢頭牌看不上他,難道就是那個買假古董的?”

“對啊,說不準他就是買了假古董給那頭牌。”

“哈哈哈哈,這也太傻了吧?”

“唉,你們只看到他傻,我看到他借了國庫的銀子,災民無糧,將士無餉……”

一白須老人嘆氣,眾人也沉默。

半晌,又一老者道:“皇上幾次做出匪夷所思的事,哪次不是被逼狠了?他還算給這些宗室臉面,只是讓小皇子和開玩笑似的去討債,若按照《大清律令》,借國庫銀子不還,是抄家的大罪。”

旁人頻頻點頭。

只是失去了一點臉面而已,總比抄家流放好。皇上不僅是心軟,也是拿這些宗室沒辦法吧。

“若對方惜名,想方設法也會換上。”後面說話的老者道。

白須老人問道:“那他們若是不惜名,死皮賴臉也不肯還國庫錢呢?”

老者冷笑:“他們若不肯惜名,那老朽就讓他們惜名!”

一日後,左副都禦史許三禮上書彈劾眾臣借國庫銀錢不還之事。

許三禮啟奏,皇上讓家境較為困難的宗親勛貴大臣借銀錢,本是仁義之舉。但有些人得寸進尺,只借不還,至使國庫空虛,此舉等用於貪汙,應該嚴辦。

許三禮又言,皇上應該把國庫討債列為定制。

逾期不還之後,先規定一月寬限期,讓大臣上奏是否真的有困難,並且派人搜集其家產情況。

一月之後,若大臣家境真的困難,皇上召集大臣商議,寬限時日;若非困難,便限其一定時日還清錢款,若不還,則家產和俸祿抵債。

且這些明明有錢卻不還的大臣,應該公之於眾,在城墻上張貼欠錢的告示,並刊印在報紙上,供民眾唾棄。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是華夏自古以來最樸素的道德觀。若大臣連最樸素最基本的道德觀都沒有,何堪為官!

許三禮彈劾一出,康熙面色陰沉。

他憤怒這些欠債不還的人,並非是國庫空虛。

有他的至交好友小舅子天天在海外風裏來雨裏去給他賺錢,又停了幾年大的用兵,國庫和內庫現在還算寬裕。

康熙憎惡的是,這群人一個個在朝堂上都是自詡道德君子,卻任意踐踏他的信任和善意。

民間欠錢不還的人都會被唾棄,他一分利息不取,只是限期還錢,這群人不但不還錢,還連連借錢。

更讓康熙厭惡的是,他對臣子的好意,成了掌管國庫的一些官吏討好人的手段。

錢借出去了,沒錢花的是他,是大清,人情卻落在了那些官吏手中。

趁著索額圖籌備軍需的時候清點出的國庫欠銀和官吏濫批欠條之事,康熙要讓這群人明白,國庫的錢和皇帝的善意,都是不能揮霍的東西。

康熙做事看似偶爾頭鐵,實際上每次頭鐵的時候,他心裏都有計較。

只是對他而言,事情可能有五分成功率,他就可以賭,不願錯過機會。

若是有六分成功率,那就是優勢在我,完全不用猶豫。

成大事者,各個都有很強的賭性。

年輕時的康熙不缺成為千古明君的氣度。而胤礽現在恰恰缺少這種賭性。

不過他現在是太子,正好和康熙相輔相成。康熙孤注一擲,他就在後面為康熙增加籌碼;康熙駕駛著大清這架馬車往前狂奔,他就拿著錘子釘子敲敲打打,讓大清這架馬車不會在狂奔中散架。

胤礽上前,奏道:“皇父,臣有建議,可讓欠國庫錢的大臣能較為安穩地還錢,不會危及大臣正常生活。”

康熙對身旁點了點頭。

太監下台階,將胤礽手中奏折遞上。

康熙看奏折的時候,胤礽道:“諸位王公大臣都是自幼飽讀道德聖經,能站在這朝堂上,已經是百官楷模、百姓楷模。說諸位大人們故意欠錢不還,臣是不信的。”

康熙看著胤礽遞上來的折子,嘴角浮現略帶扭曲的微笑。

大臣們心臟跳速加快。

這一對皇家父子又在演什麽戲!

胤礽道:“諸位大人欠錢不還,大約確實是手中暫時拿不出來錢吧。就像是之前被四弟催債的那位族叔一樣,稀裏糊塗就把錢花到了不該用的地方,導致正常生活捉襟見肘。他們只是不會管家、不會管財而已。”

大臣們紛紛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