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第2/4頁)

不對啊,太子這次怎麽站在群臣這一邊,說的話居然這麽好聽?

沒錯,我們不是不還錢,是真的沒錢還!理直氣壯!

康熙微笑著頷首:“太子言之有理。那就依太子之言,由朕來幫他們管家、幫他們管財、幫他們節流。常言官吏是百姓的父母,皇帝是全天下人的父母。朕憐惜大臣,不肯讓大臣因借國庫欠銀不還而丟官抄家,也只能這麽做了。”

大臣們:“……”

大臣們:“!!!”

胤禔在朝堂上打了半天盹,在康熙點頭的時候,才大步跨出,氣沉丹田,大聲吼道:“皇父仁慈!皇父聖明!”

大臣們被直親王這一嗓子吼得一個哆嗦,差點腿一軟跪地上去。

胤礽微笑著附和:“皇父仁慈。諸位大人們一定會對皇父感恩戴德。”

康熙把折子給太監,太監拿給眾位大臣傳閱。

彈劾國庫欠銀的許三禮最先看到。

他一看,就露出了笑容:“皇上聖明。大臣借錢不還是因為揮霍過度,那麽只要不揮霍就能攢下欠銀。若大臣借錢不還,京中酒樓戲院和大型店鋪都不準做欠債大臣的生意,以免欠債大臣被奢華迷了眼。”

胤礽低頭忍著笑。

對欠錢不還的人,先私下催債,再公開催債,然後向民眾公布其老賴身份並限制其消費。誰用了都說好。

雖然還有轉移財產這一做法,但有一個強勢帝王的封建王朝和後世講究人權的新社會可不一樣,若他轉移財產被皇帝發現,那就直接可以抄家流放了。

當然,他們也可以帶著財產去海外逍遙。但在這個時代的官宦們,誰樂意去海外呢?

胤礽給出的限制消費措施並不苛刻。

至少在大部分大臣眼中,都非常寬松,真的是如父母般的關懷。

現在即使是官宦人家,衣食住行都可以自給自足。只有人情客往和享樂的時候,需要去外面的店鋪。

但你都欠國債的錢不還了,還要什麽人情客往和享樂?

家中有資產的大臣們自帶田莊佃戶,只要不享樂,幾乎不需要花錢;家中沒有閑產的大臣靠著每日買些米面、家中庭院裏種菜養雞生活,也沒必要去外面店鋪買東西。

而一些柴米油鹽等基礎用品,不在限制消費的行列。

大臣們紛紛出列,認為皇帝此舉的確非常仁慈。

比起直接抄家,皇帝只是細心體貼地給大臣們的機會,幫大臣們省錢。這還不仁慈嗎?

他們錯怪了皇帝和太子啊!

此次超會圓滿結束。大臣們見沒人被抄家,也沒人被流放,以為皇上只是給他們提個醒,雷聲大,雨點小,這件事就算過去了。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啊,我看看,你家在限制消費名單上啊。大人,不是我們不和你們做生意,只是你們欠國庫的錢不還,我們不敢和你們做生意啊。”

“不賣不賣,你們連國庫的錢都欠著不還,還想打欠條,誰會信啊。”

“什麽?欠賬的是你族人,不是你?你們不是一個宗族的嗎?他欠國庫錢不還,你還這麽奢侈,怎麽不幫他還錢?”

“不好意思,姐妹們不能接待你們。你們可是欠了老百姓和邊疆將士的錢,姐妹們可不願意唱小曲給這種人聽。不是同一個人?你們同姓,肯定是一家人。”……

時近新年,許多宗族都要聚在一起。

他們面面相覷,臉色都有些黑。

最終族老嘆氣:“我們湊一湊,你把欠皇上的錢還了。”

欠誰的錢不好,你欠皇上的錢,真以為皇上拿你沒辦法嗎?我們一族的名聲都要臭了!

一些清貴也非常痛苦。

他們確實沒錢,錢都拿去建書院、修橋路,本來名聲很好。現在書院學子和父老鄉親堵門。

聽說你花的錢都是借國庫的?這是不是真的?

你借國庫的錢不還,給自己刷名聲,你這名聲真的沒問題嗎?

清貴們想去撞柱子。

皇上居然把他們欠錢不還和所花費錢財去向的事寫到公告上,傳告他們祖籍相見,給他們所有親朋好友師長看!

現在詢問他們欠錢的書信堆滿了書房,讓他們羞惱不已。

他們好不容易經營出的名聲,居然毀於一旦!

……

“最近大臣們還錢很積極啊。”胤禛笑眯眯道,“我帶著弟弟們去敲門,他們都恭恭敬敬把我們迎進門。”

胤祚使勁點頭:“太子哥哥所說的還錢計劃真好用。我們給他們看還錢計劃書,他們立刻就同意分期付款。”

胤祺揉著腮幫子:“就是苦膽太苦了。”

胤祐和胤禩心有戚戚。

苦膽是真的苦。

為了裝出嚴肅的模樣不露怯,他們容易嗎!

胤礽哭笑不得:“我就讓你們緊張的時候吃點苦的,沒讓你們一直含著苦膽。就算是苦的東西,也有甘苦的藥丸啊,為什麽都去含苦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