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霸王票加更)(第2/4頁)

轉機在於印刷機的改良。

雖然活字印刷是華夏北宋發明,但之後技術就一直停滯不前。在1439年,即明英宗朱祁鎮時期,德國人谷騰堡發明了印刷機。

印刷機雖然基礎理念仍舊是活字印刷,但谷騰堡改良了紙張、油墨、活字等,拿出了一套高效的印刷程序,讓印刷術進入機械時代。

胤礽出訪時,帶回了幾台最先進的印刷機,讓大清的工匠們集思廣益,做出漢字印刷機。

結果折騰了這麽久,漢字印刷機終於被造了出來,卻不是那些工匠們的功勞,而是一位叫李彤的女子。

李彤,姓富察,太子妃候選人之一,現在快被康熙剔除出太子妃候選人了,因為她在貴族女眷中風評極差。

李彤幼時還好,現在長大了之後,日日就捧著些男人看的書籍冥思苦讀,和工匠們混做一塊,還與傳教士們結交。

雖現在大清貴族女子風氣開放了一些,李彤也是世人眼中的離經叛道。

更令人鄙夷的是,她居然喜歡做手工活,支持胤祉的觀星論,琴棋書畫全部平平無奇,畫圖只喜歡描繪工具圖和星圖。

據說李彤每日出門,都會被貴族女哂笑。她後來漸漸偽裝了才敢出門,以往閨中好友全部與她疏遠。

家中人因為有康熙誇獎過她的貢獻,還是對她的行為較為支持。只是李彤的母親也在外嘆息,待李彤訂婚之後,定會讓她洗心革面,學學怎麽當賢妻良母。

有康熙的旨意,李彤在奴仆的陪同下,能戴著帷帽自由出入科學院,胤祉和她很熟。

胤礽刻意回避太子妃的事。他對李彤的了解,全是胤祉一張小嘴叭叭叭說的。

胤祉挺佩服李彤,因為李彤比他聰明。

胤祉也挺可憐李彤,據說李彤現在總是郁郁寡歡,越來越沉默寡言。

胤祉搖頭晃腦:“汗阿瑪也真是,為何非得讓一女子修習科學?她真淒慘。”

胤礽揉著胤祉的腦袋:“那你能從大清人中找出一個能取代她,和大清科學院中的外國人們分庭抗爭的天才嗎?”

胤祉語塞。

確實找不到。正因為找不到,康熙才給李彤下旨啊。

整個大清科學院,目前竟無一大清男子能跟上那群外國人的思路,康熙面上無光啊。

胤祉嘆氣:“可再這樣下去,她會被逼死吧?”

胤礽沉默。

他想起了一個人。乾隆時期女科學家,王貞儀。

胤礽是文科生,對科學家了解不多。但他中學時候,一顆小行星以“王貞儀”之名命名,父母對王貞儀大加贊揚,他順帶也了解了王貞儀的事。

王貞儀是數學家、天文學家、醫學家,並精通物理。因喜好不符合那時婦德標準,她的婚事很坎坷,二十五歲時才與一位思想開通的秀才成婚。

可惜,開明的父母、開明的丈夫,並不能減輕這位“離經叛道”的女子所承受的壓力和痛苦。再加上她為了觀測天文所受的勞累,僅僅二十九歲,王貞儀就積郁成疾,積勞成疾,與世長辭。

王貞儀臨死前,囑咐丈夫燒掉她的研究手稿。一位科學家在臨死前要求丈夫焚燒她的研究手稿,可想她當時的心境。

還好她的丈夫留下了部分手稿,用盡後半生的時光,將其手稿刊印出版,才讓後世人窺見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的吉光片羽。

李彤,難道是康熙朝的王貞儀?

當看到李彤在如此絕境下,發明出漢字印刷機時,胤礽心頭有些松動。

他一直排斥甚至厭惡太子妃的存在。

這排斥和厭惡不是因為太子妃,而是因為自己。

太子妃頂多專寵三年,生不出兒子就會有側妃,胤礽敢反對,康熙就會讓太子妃“病逝”;

胤礽大部分感情精力都用於維持父親兄弟的關系上,太子妃必須和他一樣,私人感情都得為胤礽的父子情兄弟情讓路,否則康熙也會讓太子妃“病逝”;

胤礽忙著事業,忙著把大清這架破舊腐朽馬車修修補補,根本沒有精力去照顧和疼愛太子妃……

或許在這個時代,胤礽不重女色、不打罵太子妃、尊重太子妃,就已經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太子丈夫”。

可胤礽的人格來自於現代。他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

更悲慘的是,他再無法接受這樣的婚姻,也必須成親。

就算他不幹事業裝瘋賣傻,康熙也都會給他塞太子妃。

說不定,還會多塞幾個女子伺候他。

現在胤礽思考,或許太子妃這個位置,對李彤來說並不差。

當上太子妃,李彤就能光明正大從事科學研究,有康熙和自己的支持,其他人都不敢再指責她,她就不會被這個世道逼死。

而李彤醉心科學,不會把身心都系在丈夫身上,也就不會被自己傷害。

他和李彤各忙各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