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3/4頁)

顧炎武氣得都快抽過去。

一個太子師天天喊著要廢除帝制就罷了,你作為太子和未來的皇帝怎麽也亂來?!你還問我要怎麽讓這些書融合現在的社會事跡?

我看中的聖太子怎麽這麽作死!

顧炎武揍完胤礽之後,粗略地看完書,然後把書丟進了火盆裏,給胤礽口述自己的想法。

顧炎武的語速非常快,沒有拿紙筆,一點都沒有給胤礽記錄的機會。

胤礽使勁聽著記著,調動了全身的注意力。

其他人則茫然。你們這樣說有用嗎?能記住嗎?

徐元夢再次滿頭大汗。他很想跟上顧炎武和太子的思路,卻發現兩人跟說天書似的,他完全思考不過來。

這就是差距?

顧先生和他有大差距就罷了,為何太子如此年幼,和他差距也如此大?

他本以為太子只是在政務上十分出色。若論學問,自己還是能給太子當老師的。現在看來,太子能給自己當老師才是。

徐元夢不由挫敗。

顧炎武趕著天黑之前把胤礽趕了出去,沒有留胤礽過夜。

他們全程沒怎麽說徐家的事。不過胤礽已經知道顧炎武對徐家的處理。

顧炎武居然是故意讓徐家作大,然後寫信告訴徐元文,讓嫉惡如仇的徐元文一口氣處理掉宗族中不法之人。

昆山三徐都在京城,對昆山的子嗣疏於管教,那些宗族更是地方一霸。而且那些不法之事可能還有徐乾學的支持。

徐乾學想要成為朝中漢臣魁首,用錢的地方太多了,急需家裏的支持。他也很享受收受賄賂這種可以顯示出權勢的事。

顧炎武故意縱容徐家人,沒有第一時間寫信拆穿,居然存著敲打徐家和拆分三徐的心思。

以徐元文的嫉惡如仇和徐秉義的老實忠厚,他們發現徐乾學私下做的事之後,定會和徐乾學劃清界限。

這樣徐家頂多失去一個徐乾學,姐姐姐夫家能保住大半。

胤礽有點羞赧。

他本以為自己是靠著用徐家威脅顧炎武見面,結果顧炎武根本不會被自己威脅到,只是單純想和自己見一面而已。

晚上,胤礽爬上房頂,學著話本中的俠客,一邊看月亮一邊喝茶。

噶禮也提著袍子爬上來:“太子為何難過?”

胤礽看著月亮道:“沒難過,”

他只是感慨,自己越來越適合這個時代了。

適合這個時代的人,就是自己第二世中討厭的那種人。

噶禮見胤礽不回答,便只坐在胤礽旁邊陪著胤礽喝悶茶。

半晌,噶禮道:“太子是遺憾昆山三徐看似清廉,實際上家中也作貪汙之事嗎?”

胤礽道:“無官不貪,小事,只要不弄出人命,也就是免官的事。現在哪個官員宗族沒有些強取豪奪土地的事?”

噶禮道:“但常見的事不等於正確的事,太子是否為這些事煩惱?”

胤礽看向噶禮。

你知道你在歷史中是超級大貪官嗎?你怎麽跟我說清廉的話題了?真是怪怪的。

胤礽道:“如果我煩亂,有什麽制止的方法嗎?”

噶禮絞盡腦汁:“要多多派禦史去各地考核官員?”

胤礽道:“你給父親遞個折子,可以建議一下。”

治標不治本,也比什麽都不做好。

胤礽晃了晃茶壺:“走,下樓,明天還得趕路。”

噶禮點頭。

他回房的時候還在琢磨,要怎麽整頓吏治。

太子高潔,希望官場清廉,他就該為太子分擔煩惱才是。

第二日,徐元夢主動去拜訪了徐家。

他拿出了某個隱世大儒的介紹信,接受了徐家贈送的筆墨。

徐家看了那個隱世大儒的介紹信,明白為什麽這個人能見到顧炎武,便對他們一行人不再戒備。

離開昆山時,胤礽頭探出車窗,回頭看了一眼。

昆山城外沃田連天。在田地上忙碌的人卻神色麻木,看著長勢良好的禾苗,並無激動滿足之色。

胤礽明白,這是因為田地不是他們的。

富人良田萬頃,窮人無立錐之地。

他能為這種現象做些什麽?

打土豪,所有土地共有,然後分配田地?

如果是兵荒馬亂的時代,所有秩序被打碎,還有可能做到這一點。現在他維持大清這架馬車的穩定就已經竭盡全力。

噶禮問道:“太子殿下,您在看什麽?”

胤礽文藝了一下:“看我有多無力。哈哈,開玩笑。”

胤礽收回腦袋,閉目養神。

雖然現在無法動土地制度,但他可以在華夏封建社會還未重視的地方做一些事。

比如商稅。

農民最大的痛苦在於賦稅和勞役。若是能得到大量商稅和貿易順差,就可以不斷減免他們的稅收,並且廢除人頭稅。

發展商業之後,當人口過多時,就能將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進城務工,生產更多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