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顧家人幾乎死絕了,徐家只是顧炎武的外甥家。

在這個時代,外甥占了外字,幾乎就是外人了。昆山三徐和顧炎武還算親近,其他子侄輩,和顧炎武一點關系都沒有。

佟國綱連親弟弟佟國維都管不住,顧炎武還能管得了徐家?

但徐家就是能厚著臉皮,蹭顧炎武的名聲,不考慮會給顧炎武帶來什麽麻煩。全然不顧顧炎武當初顛沛流離的時候,他們不但沒幫上忙,顧炎武暫住京城,已經入朝為官的三個外甥都靠借他的錢生活。

錢到現在都沒還。

但顧炎武還是沒有計較。

畢竟顧家人都死絕了。他總要為姐姐留一點血脈。

而且徐家以前還是不錯的。昆山的人這麽念著徐家,就算徐家後代做出了混賬事也沒人告發,不僅是因為徐家三兄弟入朝為官,更是因為當時昆山屠殺的時候,徐家救下了許多人。

顧炎武的姐姐和姐夫都是好的,否則也不會培養出昆山三徐。可惜死得早,兒孫沒人管教。

所以當看到胤礽的拜帖之後,他嘆了一口氣,讓這個自稱漢人學子的家夥滾了進來。

顧炎武沒看胤礽。

他看著徐元夢道:“那些文章是你寫的?”

徐元夢拱手:“是。”

顧炎武淡淡道:“還行。我考考你。”

徐元夢激動不已,在朝堂中的自傲勁蕩然無存。

顧炎武考校了徐元夢一些經義,又指點了他幾句。

徐元夢一副受益匪淺的模樣,看得另一個文人噶禮有點郁悶。

好吧,他承認這個老頭子有幾把刷子。

顧炎武看向噶禮,淡淡道:“你有什麽想請教的?”

噶禮的確準備了一肚子的問題,想要在太子面前拆穿這個沽名釣譽的人。

然後,噶禮也恭恭敬敬行大禮,然後乖乖退一邊去了。

顧炎武道:“沒人了?”

胤礽:“還有我還有我。”

顧炎武道:“沒人就請回吧。”

胤礽:“老師,看這個看這個,唐先生寫的!他說他治財比你厲害!”

顧炎武罵道:“誰是你老師!給我看看!唐甄就是一個紙上談兵的人。他治財厲害,怎麽沒見他把自己的財治好!”

胤礽先把書給顧炎武,然後道:“可是顧先生和唐先生不是朋友嗎?”

他記得唐甄被康熙派去台灣開拓海外大局時,專門來昆山拜訪顧炎武,兩人結為知己。

顧炎武翻著唐甄新寫的書:“豎子不相為謀。”

胤礽:“?”

唐甄和顧炎武同為明末清初“四大啟蒙思想家”。他是四大啟蒙思想家中唯一想要出仕,想要成為帝師的人。

現在他也的確是帝師和太子師。

胤礽有三個老師。杜立德已經致仕歸家;顧炎武根本不認他這個弟子;唐甄去了一趟海外之後就老找借口不回大清,現在常駐新大陸。

他這三個老師有了等於沒有,只能看著他們寫的書或者信自學。

當太子當到他這地步,也是蠻令人同情了。

唐甄跟著大清海軍遊歷海外之後,吸收了海外的思想,越來越激進。

不過他的激進只表現在學問上。給太子和康熙的書信中,唐甄卻很謹慎,說變革是百年大局,讓他們千萬謹慎。

顧炎武的思想是“利國富民”,懷疑君權提倡眾治,批判理學;唐甄也提倡“富民政策”,反對君主專制,否定理學。

這是他們能成為知己的原因。

但顧炎武的思想類似於“君主立憲”,而唐甄則要“走向共和”了。同一思想流派中的不同分支,比不同思想流派還能打出狗腦子。他們倆“決裂”也就可想而知。

而且唐甄現在還是帝師太子師,天天和顧炎武寫信說些不需要君主的話,讓顧炎武認為這家夥對不起太子,妖言惑眾不臣不忠。

明明唐甄才是出仕的那個,顧炎武是隱居的那個。顧炎武和唐甄在吵架的時候,位置好像反了似的。

他們倆忠於自己的思想,和立場無關。

唐甄身體還強壯,能跟著大清船隊到處亂跑;顧炎武已經七十多了。

當唐甄拿著一手資料和顧炎武辯駁的時候,顧炎武總是很憋屈。

所以他為了完善自己的思想,已經學了多門外語,和他關系最親近的徐元文已經成了他的專職搜集書本的人。

胤礽盤坐在蒲團上,和顧炎武隔著一個矮桌:“我上次出使的時候,想把徐家三兄弟帶上,他們一個都不肯去。”

顧炎武一邊看書一邊道:“他們已經後悔了,現在在惡補外語。”

胤礽道:“徐元文和徐秉義還行,徐乾學差了些。”

顧炎武翻書:“徐乾學學問還行,品行這些年確實出了些問題。”

胤礽道:“但徐元文和徐秉義有點書呆子,連家裏出了事都不知道。虧徐元文還力主整頓吏治,控制土地兼並,征討官紳錢糧。他若知道自家的事,怕不是要氣得吐血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