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4頁)

胤礽知道在這個大航海和大貿易時代發展金融的必要性,但他滿腦子經濟學基礎(初高中)理論,沒有任何現實經驗,連紙上談兵都不知道怎麽做。

他只能以自己的理論來忽悠威廉三世,讓威廉三世誤以為他也是個中好手,認真和他探討經濟和商業運行時遇到的具體且核心的問題。

就和之前在科學家頭腦風暴會議中擔任吉祥物一樣,胤礽現在仿佛一個沒有任何感情經歷的感情咨詢大師,大部分時候都在傾聽,遇到哪個聽懂了的點立刻主動出擊,用腦子裏的理論說一些很正確的廢話。

曹寅和納蘭性德不再在意瑪麗夫人的視線,聚精會神記住威廉三世所說的話。

文人的記憶力都不錯。胤礽帶他們來,便是讓他們成為“書記”,與胤礽的記憶查缺補漏,把威廉三世的話整理出來,拿回大清用。

胤礽不確定陳腐的大清會不會用上這套先進的理論,但他可以先在大清的海外飛地使用。

待自己登基後……

哈,如果他能登基,再說在大清推廣的事吧。

胤礽想著康熙的高壽,覺得自己就算不被廢,也不一定能活到康熙駕崩;就算活到了,他年紀也很大了,不一定有精力對大清執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但這套成熟的理論,一定得傳回大清去。他做不到,後人也能做到;後人做不到,也能給推翻清朝統治的天降猛人們參考。

胤礽確實是一位非常完美的交流者。他能讓已經回到巴黎的路易十四視其為親子侄,也能讓威廉三世將其認可為忘年交。

威廉三世後來在回憶錄中說,除了胤礽,他從未和其他人在聊天時這麽快樂。

這個回憶錄傳到了還活蹦亂跳滿世界亂竄的胤禔那裏。胤禔直接給康熙寫信,要求將回憶錄列為禁書,被康熙寫了五千字的回信大罵了一頓。

威廉三世在聊經濟的時候,也聊到了宗教——在歐洲社會,宗教話題總是繞不開。

胤礽很誠懇道:“英國從天主教到新教,就是不認可和警惕教皇這個比國王更高地位的存在。大清也一樣,我們認可神靈比國王地位更高,但不認可一個世俗的比國王地位更高的教宗。我們中國從周朝以來,皇帝便是天之子、所有宗教中唯一的在世聖人。”

胤礽胡扯,但他根據歐洲實際情況胡扯的特別有道理,特別令人信服。

威廉三世腦海中立刻閃過中歐的國家:“政教嗎?這對於國家來說,或許是一件幸事。”

胤礽在心裏道,對國家來說算不算幸事他不知道,對執政集團來說肯定算。

但中國並不是政教,而是完全不準宗教參與政事。

中國對宗教的態度,外國人很難理解,就像是中國人也不能理解外國對於宗教的狂熱一樣。

胤礽只能胡編亂造,把“天子”“代天牧民”“受命於天”“天人感應”等中國執政理念胡扯一頓給威廉三世聽。

威廉三世連連贊嘆,表示自己很有感悟。

連瑪麗夫人都不再看納蘭性德和曹寅的臉,轉而加入了和胤礽的交流。

未來的瑪麗女王是一個不太喜歡政治庶務的人,但不代表她政治手腕弱。

威廉三世在外和法國征戰的時候,瑪麗女王負責國內事務,聲望極高。

當瑪麗女王去世之後,威廉三世在英國的支持率下降很快。雖說這有威廉三世並非英國皇室血脈的關系,但若瑪麗女王執政期間沒有獲得認可,大臣和民眾也不會懷念她。

瑪麗是現在還未繼承皇位的詹姆斯二世的女兒。她是新教徒,詹姆斯二世是天主教徒;英國現在的國教為信教,天主教徒遭到殘忍迫害和歧視,就算是皇室繼承人也不能信仰天主教。

如今在位的查理二世年老多病,繼承人戰爭已經打響。詹姆斯二世不肯棄信天主教,瑪麗已經站在了詹姆斯二世的對立面。

都說皇室無親情,瑪麗作為虔誠的新教徒,對“異端”也非常冷酷。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瑪麗的內心深處,仍舊因為宗教信仰而導致的父女不合而深深痛苦。

聽到東方對信仰的哲學之後,瑪麗希望能和胤礽討論出一個能讓她父親放棄天主教的方法。

胤礽笑了笑,道:“原本新教出現,就是因為教宗腐敗,教徒們雖然信仰上帝,但並不想信仰教皇。但現在英國國教把持國政,有人反對英國國教,倒也正常。我們中國有句古話,術業有專攻。哪一日你們這裏的宗教人士只管宗教,或許才能完全杜絕這件事吧。“

說完,胤礽搖了搖頭:“現在,太難了。抱歉,我實在是想不出方法。”

瑪麗女士痛苦地閉上雙眼,道:“會有這麽一天嗎?”

胤礽點了點頭:“你們能趕走教皇的影響,那麽也能趕走其他大主教對國家的影響。我想會有這麽一天,只是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