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第2/2頁)

他已經讓康熙學習小學、中學數學,康熙應該不會露餡。

(康熙:阿嚏!)

“至於忠於大清,我理解先生對家鄉的愛,先生可以只專注於研究,不摻和政治,這樣先生就不用宣誓忠於大清,仍舊可以保留對家鄉的愛。”胤礽十分誠懇道,“中國人都很理解衣錦還鄉和落葉歸根,先生若想回家了,我們會派船送先生回家,並在先生家鄉替先生購置莊園房屋。”

胤礽看著呆呆地拽緊他遞過去的手帕的萊布尼茨,又溫和的彎了彎嘴角:“先生若想在大清為官,我也會派人教導先生大清禮儀和官場規矩。先生的家人以後也能在大清入學、科舉、為官,與大清人無兩樣。”

他出使之前,就已經和康熙商量好了。

漢唐時,外國人只要接受華夏禮儀和文化,就能在朝中做官。那麽大清也可以。

大清要消除前朝影響,就要向盛唐強漢靠攏,讓自己成為這些更強大的封建王朝的“後輩”。

當初前明驅逐元蒙之後,連朱元璋這等對元朝恨得咬牙切齒的人,尚且認可元朝是中原正統王朝之一,大清只要立足於恢復漢唐盛世,那麽也會有底氣承認前明。

胤礽希望,以後康熙看到有人懷念前明的文章,只是付之一笑,然後十分驕傲地說自己很厲害,是華夏正統繼承者中最厲害的帝王之一,而不是大發雷霆搞文字獄。

萊布尼茨已經激動地說不出話。

雖說漢諾威公爵是選帝侯之一,將來可能繼承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也可能去其他國家當國王,論地位或許大概能與胤礽持平,但漢諾威公爵從來沒有如此溫柔平等地對待他啊!

真正的平等和溫柔,是看眼神看表情能看出來的。那種骨子裏的高高在上,就算堆滿了假笑,也不可能掩飾地住。

當然公爵夫人對萊布尼茨確實很仰慕很平等,但萊布尼茨知道,公爵夫人饞他身子,這個不一樣。

胤礽安靜地坐在萊布尼茨身邊,就像是一個普通的、有禮貌的後輩,等萊布尼茨平靜下來。

萊布尼茨十分不好意思。他怎麽能讓這麽高貴的人看到自己的失態。

他終於端起了自己身為公爵寵臣的禮儀,認認真真地再次向胤礽行了家臣的禮,表達了自己願意跟著胤礽離開的心意。

胤礽松了一口氣。

現在的歐洲的階級尊卑觀念仍舊很嚴格。其實以後歐洲大革命砍了皇帝的頭後,貴族和平民之間的階級尊卑觀念也很嚴格,並不是一些人臆想的就人人平等了。

試問中國古代改朝換代時,逼死的皇帝還少嗎?平民們經常起義,經常讓著要打到皇宮砍死皇帝。

但不造反的時候,平民見到官老爺和皇帝,還是畢恭畢敬。

歐洲也一樣。

何況現在歐洲還沒有平民造反呢。

縱觀中西方歷史,只有中國有“禮賢下士”的描述。而胤礽這已經不能叫禮賢下士,而是平等相處了。

這對一個剛被貴族老爺拋棄的家臣而言,簡直是見到了聖子。

萊布尼茨信教,雖不算是天主教,而是“自然神學”,新教派的一種,但只要信仰耶穌,他們都相信“自殺會下地獄”。

胤礽就是將他從地獄中拯救出來的人。

這樣的人不是聖子是什麽?

胤礽見萊布尼茨仍舊很激動,暫時無法投入研究,便派了一個懂德語的內侍照顧萊布尼茨,順便教萊布尼茨漢語,讓萊布尼茨好好休息。

他又吩咐,給萊布尼茨和其家人在莊園裏專門安排了一處小房子,增加了待遇,還給其采買了幾個仆人,幫他照顧家人。

做完這些之後,胤礽又去找胤禔,一同給其他被“請”來的人面試。

胤礽看了一圈這些人的名字,好吧,他真的記不起來這些人中有沒有遺漏的大佬了。

畢竟,萊布尼茨的名字他都不知道。就算有,估計他也不認識。

但這些人都很有真才實學,甚至有人已經拿著常泰給他們的公式定理反推出了過程。

胤礽很驚訝。

就算知道結論,要推論出驗證過程也非常難。

許多科學研究,都是先有“猜想”,然後朝著“猜想”努力。

胤礽的小本本,就相當於記載了許多“猜想”,讓他們去完成論證。唯一與“猜想”不同的是,胤礽記載的理論已經確認正確,已經有人驗證過了。

但這驗證難度,不一定就降低了。

都是人才啊。

胤礽十分欣慰。他甄選人才的辦法果然是正確的。

誰說歷史中已經有名的人物才是人才?這些人才的光芒掩蓋下,或許藏著無數有才華,但沒有機會發表論文,讓自己揚名的人。

而他,將幫助這些人走進歷史課本,成為科學界新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