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3/4頁)

胤礽十分無語。

汗阿瑪是不是敲他腦袋敲上癮了,愛上了敲人腦袋的快感?

胤礽打了個哈欠:“汗阿瑪,兒子困了,要去睡覺了。你們慢慢商量,兒子需要保證充足睡眠,才能長高。”

“小滑頭,就是想偷懶。”康熙道,“去吧。”

胤礽道:“我可以給大哥他們說海外殖民地的事嗎?”

康熙道:“別說,等朕決定了,朕會親自教他們。”

胤礽點頭,一邊打哈欠一邊往外走。

康熙對著常泰笑罵道:“太子真是越來越憊懶。”

常泰道:“臣不這麽認為。太子殿下已經夠努力了。”

康熙道:“你就慣著他吧。把索額圖、明珠、趙良棟叫來。”

太監趕緊去找人。

三位老臣匆匆前來,得知康熙的計劃之後都激動不已。

當他們得知那些殖民地打下來也守不住的時候,一個個都露出心疼得快抽過去的表情。

還好常泰告訴他們,守不住就用殖民地換錢,用錢買糧食、武器、牲畜、礦石等帶回大清,他們的臉色才好看一些。

“這都是朕的太子出的主意。”康熙得意炫耀兒子,“太子仁善,一心想給大清百姓減輕負擔。等咱們有足夠的金錢和糧食,就可以廢除人口稅,迎來盛世了。”

三位老臣連連稱“皇上聖明”“太子仁善”。特別是趙良棟,他出身漢民,知道百姓有多苦。雖然廢除了人口稅還有其他稅,但少一點負擔是一點,百姓就能多一絲活下去的氣。

大清中樞高速運轉起來,大臣不斷進出避暑行宮。

見康熙忙得焦頭爛額,胤礽想起前明的內閣,又想起四弟弟的軍機處,向康熙建議組建臨時內閣。

有重大事情的時候,臨時內閣就分擔康熙的工作;沒有重大事情的時候,臨時內閣就解散。這樣既能減輕康熙的負擔,又不用擔心內閣分權。

大清也有類似的制度,即曾經的八貝勒議政制度。

康熙略一沉思,就知道了這個制度的好處。用臨時內閣取代宗王議政,削弱宗親和滿洲勛貴的權力,臨時內閣的人只對他一個人負責,大大加強了君權。

於是,議政內容更廣泛的軍機處提前成立。

聽到康熙還是將臨時內閣取名軍機處時,胤礽有點想那個話癆又暴力的四弟弟了。

真不愧是親父子啊,取名廢真是一脈相承。

康熙建立好軍機處之後,得了便宜還賣乖,非說胤礽這種集中君權的做法是想累死他這個阿瑪。

胤礽丟給康熙一雙衛生球眼睛,根本不想理睬康熙。

康熙還在那瞎逼逼:“你就是不想幫阿瑪幹活。”

胤礽煩了,叉腰:“沒錯!”

“你這脾氣,比朕還厲害,朕看你還當什麽太子,簡直活脫脫一小皇帝!”康熙開玩笑道。

胤礽道:“小皇帝不還是要幹活!要當就當太上皇!兒子不要幹活!”

康熙:“……”

胤礽轉身拔腿就跑。

康熙轉頭,對常泰道:“他真是越來越敢說了。太子是不是學壞了?”

常泰老實道:“皇上,請您不要這麽說,教導太子的只有您。”常泰言下之意,如果太子學壞,那一定是皇上的錯。

康熙沉痛道:“不,不是只有朕,還有大阿哥。”

常泰:“……”一時間,他居然不知道該如何吐槽。

接受法國邀請,加入荷蘭戰爭的事,康熙都從避暑山莊回宮了,還沒有完全定下來。

康熙有些完美主義。大清海軍在世界第一次亮相,幾乎可以昭示大清接下來一段時間在世界上的地位。

為了讓那群西方人少打大清主意,這次大清海軍一定要打出威風。

於是,遠征準噶爾的事再次擱置——比起只會騷擾蒙古的準噶爾,顯然能牟取利益的荷蘭戰爭讓大清更為興奮。

八旗軍隊有點懵。這和他們沒關系啊。他們也想吃餉!

這時候八旗勛貴才知道,常泰居然已經出海打了多次自給自足的仗,練出了一支不錯的海軍。

自給自足?難道向海外出兵大有賺頭?

八旗勛貴們紛紛饞了。

康熙看著他們貪婪的神情,內心不由生出厭惡。

作為皇帝,他自己的道德感不一定高,但對別人的道德感要求很高。八旗軍隊軍紀渙散,只知道掠奪,這不是他想要的軍隊,這不是大清應該有的軍隊。

這樣的軍隊,和匪徒有什麽區別?他還能指望這群人有多少戰鬥力?

康熙的視線落在趙良棟身上後,心情稍稍舒緩了一些。

趙良棟在大學裏帶出來的都是人才,他們已經組建了一支“大學軍”,以訓練勛貴子弟的名義募兵操練。

這支軍隊在東北與沙俄交戰中,已經磨礪出不比八旗軍隊弱的氣勢。

陸地上的軍隊有趙良棟和嶽樂,海軍水師有常泰施瑯,這兩支軍隊才是他真正握在手中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