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2/4頁)

康熙微笑:“具體?說來聽聽。”

胤礽不滿地看向康熙:“汗阿瑪,兒子懷疑您在壓榨兒子的勞動力。”

康熙道:“什麽壓榨?你是太子,這些本就是你該思考的事。”

胤礽抱住腦袋:“不想思考。汗阿瑪思考。”

康熙使勁揉搓胤礽的腦袋:“不準不思考,趕緊給朕思考。要是思考不出好的解決方案,你的東宮就由朕來給你安排擺設。”

胤礽抱頭痛哭道:“汗阿瑪!這樣就過分了!”

康熙揚起下巴:“朕是皇帝,朕永遠不會過分。”

常泰收在袖子裏拳頭都捏緊了。

他不斷在心裏重復,這是皇帝,這是皇帝,你不能打爆皇帝的狗頭!

胤礽氣得哼哼了兩聲,才繼續道:“軍費和武器由法國承擔,我們負責攔截荷蘭海上艦隊,和預防英國背刺。法國要分給我們的殖民地不拿白不拿,但荷蘭、英國、法國等任何國家可以用黃金白銀購買我們的殖民地,可以換成武器和糧食。”

胤礽強調:“只要武器和糧食。除了獎賞給將士的金銀財寶之外,其他的錢也全部換成武器和糧食,牲畜也行。”

法國在幾場戰爭中都獲得了勝利,在殖民地掠奪了許多利益,但最後法國的經濟卻崩潰了,其原因就是他們的戰爭只看著上層人的利益,只掠奪上層人喜歡的奢侈品和貴金屬。

這個時代與金錢掛鉤的等價物是糧食。大量貴金屬湧入法國之後,導致法國金銀貶值,通貨膨脹嚴重,平民的利益進一步被壓榨。

明明上層賺得盆滿缽滿,但國庫卻沒錢沒糧,需要用更多的苛捐雜稅來維持國家運行。

後世的經濟社會學,就是從這個時代不斷一個個崩潰的國家和王朝中總結得出。

胤礽已經潛移默化的給康熙、常泰灌輸經濟學理念,所以他現在說的話,康熙和常泰都能聽懂。

康熙也不逗弄常泰了,讓太監搬來椅子、端來茶水點心,三人圍在一起討論。

康熙嘆氣:“這麽說,法國不斷勝利,反而很危險?”

胤礽點頭:“英國就做得很好。”

他看向常泰。

常泰當“海盜”這段時間,除了練兵、掠奪之外,還要打探世界各國的消息。

大清已經不滿足從傳教士那裏聽二手的國際新聞,開始嘗試著自己收集情報。

後金在對抗大明時,情報系統十分發達。入關之後大清的情報系統丟了大半,現在及時被康熙撿了起來。

他們隨著常泰海軍的前行路線,扮做被大清保護的商人,用東方的珍寶開路,賄賂其他國家的貴族,現在已經小有成效。

康熙的世界地圖上已經多了許多標注。哪一塊地被哪個國家殖民,總督和將軍又是誰,他們主要姻親關系是什麽,這些明面上的情報,都已經寫在了康熙的地圖上。

對後世而言,這些普通人上網一搜就能搜到的消息,在這個時代搜集起來非常繁瑣。大清在短短幾年,做到情報搜集與現實只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差,已經非常不容易。

英國是常泰重點關注對象。他立刻將英國所做的事列出來。

英國比起法國,他們更熱衷於搶奪資源,而不是金錢。

可能因為他們處於島國,自然資源和耕地都較為稀少的緣故,早早地認識到了這些東西的可貴。

“糧食、武器、礦石、木材……”康熙本想說奴隸,但他仁心發作,沒能說出口。

康熙想在歷史中留下仁名,即使對外爭奪世界霸權,也不願意落下太過殘暴的口實。

“等咱們有錢有糧了,汗阿瑪攤丁入畝,盛世滋丁,只收田稅不收人口稅,人口立刻就有了。”胤礽道,“咱們和英國不一樣,我們人多。再者,我們本就要建立多民族國家,到時候國家富裕了,肯定有許多人願意來我們這打工。”

只要國家強盛,就會有大量移民湧入。人口紅利吃到飽。唯一擔心的就是稀釋國內人的種族血脈。

但這對大清來說不算什麽。大清正在致力於建立多民族融合、不分民族、只稱華夏人的國家。外國人若習我文化、穿我衣冠、繳納稅賦,也是大清人。

康熙點頭:“說得對。”

他對常泰道:“此事仍舊要你做主。其他人目光短淺,從海外淘些稀奇古怪的珍寶滿足奢侈虛榮,對大清無益。你要多將金銀換成大清能用的資源。”

常泰點頭:“遵旨。臣除了給將士們分的、自己拿的、給陛下和太子留的,其他都換糧食、牲畜和武器。”

康熙從筆筒裏抽出一根大毛筆,“啪嗒”敲常泰腦袋上:“你心裏知道就好,不要說出來。朕和太子一點都不喜歡國外的珍寶,明白嗎?”

常泰道:“太子的確不喜歡。”

康熙又狠狠敲常泰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