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3/4頁)

胤礽試圖爭辯:“……那不一樣,伺候的人和外人不一樣。”

康熙笑道:“於成龍不是外人,你不要和他見外。”

胤礽:“……”算了,他明白了,和封建帝王加封建大家長康熙辯論這些話題完全沒意義。

胤礽不再談論這個話題,康熙卻把這件事當笑話講給了太皇太後、皇太後和一眾妃嬪聽。

連胤禔都不理解胤礽為何會惱羞成怒。胤禔說,胤礽該邀請康熙和於成龍一起泡澡。

胤礽張張嘴,嘴閉上,嘴又張開,又閉上,然後閉上眼“啊對對對”。

他再次感受到了自己和這個時代的格格不入。

讓胤礽更郁悶的是,康熙發現自己不再那麽容易暈倒之後,便變本加厲的讓自己學習和參與政務。

在康熙看來,胤礽暈倒這種事就和跑步一樣,今天能繞著校場跑一圈,明天就能跑一圈半。只要每次都將胤礽逼迫到極限,胤礽下次的極限就會來得更晚。

康熙自己就是這樣逼迫自己,所以他認為自己兒子也行。

胤礽早就知道會這樣,心情沒什麽大起伏。

他第一世的時候被逼得更狠。這輩子對比大哥他們的功課,他也是被康熙溺愛著,每日只要能完成功課,就有大把的時間自己揮霍。

若是大哥提前完成了功課,康熙肯定會說“好,再接再厲”,然後再給大哥加一堆功課。

第一世的時候,皇子們一年只有幾日假,連過年都不能休息。每日四點左右天未亮就要出門讀書,待天黑了才能休息,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出宮建府。

這樣填鴨教育教育出來的孩子,再蠢也有幾分本事。

可惜乾隆後,不知為何對孩子的教育就放松了,可能是子嗣太少的緣故吧。

康熙兒子多,隨便造作,累死一個兒子還有其他兒子。

康熙和胤礽達成無言的默契,胤礽每日工作量增加了許多,胤禔看著就不高興了。

他當然不是嫉妒胤礽。他記得自家太子弟弟經常因為勞心勞力生病,汗阿瑪那所謂“這次勞心勞力暈倒,下次就可以多勞心勞力一會兒”的法子,簡直和以毒攻毒差不多了。

即使有禦醫們每日給胤礽診斷平安脈,保證胤礽的身體健康,胤禔仍舊認為這樣不好。

身體不好就該歇著,哪有身體不好就要多累一累的說法?

可胤禔心裏著急,也沒辦法改變康熙的意見。他只能悶頭讀書習武,希望能早日分擔太子弟弟的工作。

康熙見大兒子也開始努力了,就帶著兩個孩子一起教,希望能抹平大兒子的棱角,讓大兒子變成熟些,別老氣他可憐的汗阿瑪。

康熙沒有多想,其他大臣們就開始多想了。

即使這些大臣也知道康熙沒有多想,但誰都知道,在處理繼承人問題上,最怕的就是“一視同仁”。

“一視同仁”,就代表非繼承人和繼承人被擺在了同一個地位。那麽原本的繼承人還有意義嗎?

康熙雖然最寵愛太子,但他對大阿哥也一視同仁了,那麽底下的人就難免心思活絡。

宗親逼宮反而讓自己被抄家之事,讓宗親們看到了康熙如今地位的穩固和性格的強勢。君強臣弱,有野心的臣子都不喜歡這樣的君王。同樣,康熙親手選出、養出的太子越優秀,他們也越不喜歡。

太子占著“嫡”,大阿哥不也占著一個“長”字嗎?如果他們支持大阿哥,讓大阿哥和太子在朝中爭奪起來,說不定能讓皇帝兩個年長厲害的皇子都廢掉,然後他們就可以再扶持一個軟弱的皇子。

康熙借著逼宮幾乎把宗室打廢,但正因為差點把他們打廢,他們才跳得更厲害。

滿洲勛貴中也有把對康熙改變滿洲習俗、力捧漢臣的惡感轉移到太子身上的人。他們和狗急跳墻的宗親一拍即合。

甚至漢臣中也有附庸他們的人。

有腦子的漢臣雖然都知道太子繼位,大清的大環境對漢臣、對漢人更好。但不是人人都有遠見,甚至就算有人明知道這件事,也想為了私利謀求一個從龍之功。

若是漢人們都清醒,大清哪有機會入關?

於是一場康熙父子情深、大阿哥兄弟情深的行為,居然讓剛剛平靜下來的朝堂再次暗潮湧動。在在大阿哥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已經成為反對太子的旗幟,旗幟下集結了許多勢力。

納蘭明珠作為首批“大阿哥黨羽”,自然受到了邀請。

他猶豫之後,選擇了明哲保身,兩不相幫。

“我已經被皇上斥責過,若我加入你們,會讓你們太過顯眼,暴露在皇上眼皮子底下。”明珠舌綻蓮花,“我不如假裝成為皇帝的純臣,甚至站在太子這邊,到時候倒戈給太子致命一擊。”

即使葉赫那拉和烏拉那拉連遠親都算不上,但非要說起來,大家也是同一個祖先。明珠和索額圖又勢同水火,沒有人相信他會站在太子這邊。所以明珠說自己要當二五仔,那些人立刻就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