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7w營養液加更)

康熙本想把那些三藩任命的偽官都殺了。

三藩之亂即使已經平定,在康熙心中也是一塊觸之極痛的傷口。

除掉鰲拜、正式親政之後,撤藩是康熙執政以來自己決定的第一件大事。

在決定做這件事的時候,即使滿朝文武大多反對,認為應該徐徐圖之。他卻力排眾議,信心十足。

當他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第一次感受到了當皇帝的大權獨攬爽快感。

可很快,三藩反了。

當大軍出征的時候,康熙聽到許多人竊竊私語,指責他一意孤行。

康熙也是這時候開始厭惡索額圖。

索額圖每每與明珠吵架,都會拿逼反三藩說事。他以為是攻訐明珠,卻沒想到若撤藩有錯,皇位上坐著的那個人和明珠犯了同樣的錯誤。

三藩初亂,康熙待在皇宮裏,今日聽到某地亂了,明日聽到某處淪陷了,後日又聽到哪些曾經效力於大清的大臣們投靠了三藩……

好像全天下都反了。

康熙那時候陷入自我懷疑。他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他會不會讓大清剛得到的基業就葬送在自己手中?

發妻赫舍裏去世,又給了康熙沉重打擊。

就好像老天爺都在警示他,想要拿走他所有看重的東西。

康熙一度以為自己會被這沉重的壓力逼瘋。但他剛失去了親生母親的兒子抱住了他的手,依賴地蹭了蹭他時,他的心忽的輕松了。

三藩之亂歷經七年終於結束,抱著他不撒手的寶貝兒子也已經六歲,都會進諫言了。

就像是六年前紅猴子似的胤礽抱住康熙的手蹭了蹭,緩解了康熙的壓力一樣,今日胤礽的提議,讓康熙心中壓抑著的火苗悄然熄滅。

康熙本準備用一場盛大的血腥儀式,洗刷掉他因三藩之亂而生的痛苦和憤怒。

胤礽的話讓他冷靜下來,不再被負面感情左右,從一個皇帝的角度重新思考。

第一,三藩攜裹的名士基本都是南方當地的世族豪門。若留他們一命,他們肯定會對大清感恩戴德,大清重建南方的秩序會輕松不少;

第二,三藩叛亂造成了大清朝廷名譽上的損失,以及康熙本人因逼反三藩而受到的質疑,可以借由“蠟丸名單”洗刷一二。

有這兩點理由,就足以已經理智的康熙不殺人了。

既然有好處,那麽其他人為什麽不提出這個建議?為什麽那些漢臣們都不會請求他不開殺戒?

康熙想著想著,條件反射把胤礽抱進懷裏挼了挼。

剛還在裝成熟的胤礽,被康熙挼得一臉懵。

“阿瑪,有人看著呢。”胤礽小聲提醒。

康熙:“……”糟糕,不小心習慣性地挼兒子了。

康熙掃視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漢臣們。

嗯,還好,漢臣們頭都埋在地上,他只能看到漢臣們的頭頂。那麽漢臣們肯定沒看到他在幹什麽。

“咳,眾愛卿平身,這件事就這樣做吧。”康熙正了正臉色,道,“先讓那些在牢中的叛臣寫自辯折子。”

胤礽豎起食指,放在嘴唇前道:“李學士,你可千萬要告訴他們,這事是皇父想要給他們一個機會,可不是你的想法。否則他們都把你當做救命恩人,你的聲勢就過於重了哦。”

康熙失笑:“還用你說?李卿不比你這個小孩子明白?”

胤礽道:“可孤也要說一說,顯得孤很聰明。”

叉腰,挺胸,仰頭!

康熙沒忍住,使勁按了一下胤礽的腦袋,然後又把胤礽抱懷裏挼來挼去。

無所謂了,被看到就被看到,我當父親的,玩自己的兒子怎麽了?

李光地使勁磕頭:“臣明白!”

康熙笑道:“好了,別跪了,此事就這麽定了,李光地和張英留下,其他人先去牢裏見見那些叛臣,讓他們好好寫自辯的折子。”

漢臣們磕頭,各自領命退去,只剩下李光地和張英。

康熙重新賜座之後,也不把胤礽放下,保持著把胤礽抱腿上的姿勢,忍不住地得意道:“朕的太子如何?”

李光地擦了擦腦門上的虛汗:“太子真是太聰慧了,此事臣完全沒想到。”

張英點頭如搗蒜。

他們倆更沒想到的是,皇上居然會同意太子的意見。

以他們倆對康熙的了解,本以為那些叛臣一定沒救了,他們能撈出一兩個熟人改判流放就不錯了。

胤礽心道,你們不是沒想到,是想到了也不敢說。

李光地被胤礽輕描淡寫的拿走了蠟丸秘奏的功勞,不但沒有怨恨胤礽,反倒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整個人好像都超脫成佛了似的。

胤礽一琢磨,該不會那蠟丸秘奏,李光地真的貪了功吧?

也有可能李光地當時上奏的時候沒想太多,等回到北京的時候,事情已經成了定局,他已經被皇帝樹立為典型,不敢去和皇上說這件事還有其他人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