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4/4頁)

這個傳聞是真是假不可知,母子是碰瓷還是真事不可知,反正李光地名聲是差了。

不過這些汙點在皇帝眼中都只能算小節有虧,甚至連小節有虧都算不上,只是玉石上面微不足道的瑕疵。

李光地學問或許不算清朝第一等的,庶務、見識、情商絕對是第一等的,甚至他還有帶兵之能。

他父喪歸家期間正遇三藩之亂,先招募鄉勇固守安溪,出奇兵斬斷敵軍糧道,解了安溪的圍困;又帶兵與清軍合破泉州。

在父喪期間,他身為一介書生,竟以軍功累升至泉州總兵,可見其能。

回京之後,諫言出兵和治理台灣他有功,治理水患他在行,官俸、蠲免錢糧制度他也得心應手,可謂全才。

更難得的是,他情商高到連雍正那個對康熙朝大臣幾乎全看不順眼的小氣鬼,都直呼“李光地完人”。

後世者看著史書和野史無論對他有多少偏見,但親身與他共事過的兩任性格截然相反的皇帝不可能眼瞎。

所以至少李光地對兩任皇帝而言,是完人。

這個師傅,我認了。

胤礽眼珠子悄悄地轉悠了一圈。

一直偷偷注視著兒子的康熙,立刻就發現胤礽絕對在想打什麽鬼主意。

康熙想著自己的侍衛們和滿族重臣們幾乎都被胤礽禍害了一個遍,現在輪到漢臣也不錯。

於是他裝作沒看見,興奮地等胤礽搞事。

胤礽果然搞事了。

李光地像講故事一樣,把他父喪回家期間,在耿精忠叛亂下經歷的大小事講給胤礽聽。

他已經知道自己可能會被選為太子師傅。他也在觀察胤礽,想看看這位傳說中的太子,能不能從他的敘述中問出一些有用的問題。

如果太子真如朝中漢臣同僚口中所說那樣是個神童,肯定會提出讓人眼前一亮的問題吧?

胤礽聽完之後,道:“你傳來的蠟丸中對耿精忠情報知之甚詳。但你既然躲避山野之中,怎麽會得知耿精忠身邊之事?”

胤礽問題一針見血,在場漢臣全部瞪圓眼睛。

李光地稍稍發愣。太子的確問出了眼前一亮的問題,但這個眼前一亮是不是過了?

李光地立刻跪地道:“臣有友人同門被耿精忠脅迫做官,臣從他們處打探的消息。”

胤礽點頭:“孤就知道是這樣。”

他拉了拉康熙的袖子:“三國時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皇父在三藩之亂初起之時,曾哀嘆天下皆反,但事實並非如此,許多叛臣只是因性命、因家人被叛軍攜裹,心裏仍舊是向著大清。大清才是民心所向。”

在全是漢臣面前,胤礽稱康熙皇父,顯得正式一些。

康熙略微沉思了一會兒,道:“你的意思是,讓朕赦免那些偽官?”

胤礽道:“皇父可挨個查問偽官情況,若有為三藩出謀劃策,害我大清軍隊者,自然依罪論罰;若沒有,無論是否向朝廷傳遞消息,都可列入這蠟丸紙上的名單中。“

胤礽笑了笑:“李學士無兵無將,招募鄉勇固守安溪、合攻泉州,其功勞比這一小小的蠟丸大多了。孤思索著,既然李學士也承認消息是從友人處得來,那麽願不願意將蠟丸的功勞讓出來,只當一個領頭人,給皇父塑造一個身在三藩心在大清的新典故。”

康熙還未回答,李光地就跪地磕頭:“蠟丸中所搜集的訊息,確實是臣被三藩脅迫的友人所傳出!大清民心所向,叛軍即使強迫地方名士為官,名士心中依舊向著大清!為大清傳遞消息!”

胤礽小小吸了一口氣。

不愧是你,李光地!接的漂亮!

康熙掃視了一眼在場的漢臣。臣子們哪個不是人精?他們立刻跪地,重復“大清民心所向”這句話。

康熙摩挲著寶貝兒子的小腦袋,得意地輕笑道:“就你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