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2/6頁)

高士奇面紅耳赤爭論:“你這是誅心之論!”

陳廷敬懶懶拱手道:“同為漢臣,我才提醒你一句。若你不愛聽,我便不說了。”

高士奇惱羞成怒,甩袖離開。

接受索額圖恩惠,被索額圖斥責為家奴,是他此生最痛恨的事。但他絕不承認因這件事而遷怒太子。

陳廷敬看高士奇離去,拍了拍衣袖,心頭松了一口氣。

看來高士奇只是急躁了,並不真的是因為索額圖而對太子有偏見。

能影響康熙的漢臣很少,即使他不認可高士奇有做實務的才華,也希望漢臣別摻和到滿洲大臣們的派系鬥爭,讓好不容易在此朝受了些許重用的漢臣遭遇打擊。

若朝中無漢臣,有誰能保護漢人的安危?

陳廷敬察覺太子之事後,為避免其他人如高士奇一樣對太子產生誤解,每日都在太子去看望仁孝皇後時守在門口,將事情如實記錄下來,待康熙問起時好為太子作證。

當胤礽情緒崩潰的時候,他也在場。

陳廷敬聽著小孩子尖銳的哭聲和笑聲,驚愕無比。

他立刻踏入殯宮,卻被門後的大阿哥胤禔橫跨一腳,小小身軀擋在了他身前。

胤禔背著手,對陳廷敬搖了搖頭。

陳廷敬安靜地站在胤禔身後,目視著胤礽情緒爆發之後,小小身子在地上蜷縮成一團,靠著仁孝皇後的梓宮不動了。

胤禔這才走入殯宮中,輕輕拍了拍胤礽的肩膀。

胤礽身子一歪,竟是睡著了。

胤禔嘆了一口氣,將胤礽背到了背上。

“臣來……”陳廷敬忙道,話未說完就被胤禔打斷。

胤禔搖搖頭:“我這弟弟看著堅強,實際上脆弱極了。這個時候沒我陪著,我怕他會驚醒。”

胤禔只比胤礽大兩歲,背著胤礽後,步伐卻穩穩當當。

陳廷敬驚嘆於胤禔的力氣,也驚訝於這皇家兩兄弟的感情。

他走在胤禔身旁,護送胤禔背著胤礽上了去往行宮的小轎,然後轉身立刻去尋隨行的禦醫。

禦醫替胤礽看過之後,捋了捋胡須,露出了笑容:“這次情緒爆發雖耗費了太子些許精力,但心中郁結解開不少,對太子的身體有益無害。”

隨行官員松了一口氣,忙把這件事報告給康熙。

納蘭性德陪在胤礽身邊,曹寅親自去報告。

曹寅離開前,陳廷敬希望和曹寅同行。

曹寅猶豫了一會兒,同意了。

曹寅事無巨細地報告了太子的行蹤,陳廷敬將自己所見所聞如實告訴了康熙,包括大阿哥背太子離開,和高士奇等人對太子的誤會。

雖然高士奇被陳廷敬刺了幾句之後,從此對陳廷敬冷臉相待。陳廷敬來“告狀”之事,是和高士奇商議過的。

高士奇試圖直諫太子的事,肯定會被內侍報告上去。所以不如讓同為漢臣的陳廷敬報告,為高士奇說說好話。

康熙愣了許久,然後將桌案上東西全部覆到了地上。

他背著手站起來,在桌案前像無頭蒼蠅一樣轉悠了幾圈,擡頭道:“保成早慧,別人的閑言惡語他都懂,他都記著呢!我以為有我護著,他不會受到委屈。但在我看不到的地方,他究竟受了多少委屈!否則他怎麽會這麽痛苦!”

康熙氣得語無倫次,連自稱都變了。

曹寅和陳廷敬垂首站著,不敢答話。

康熙繼續語無倫次的吼叫,就像是一頭被激怒的老虎。

他從胤礽小時候經歷的每一件他記得的受委屈的事說起,從每一個在胤礽耳邊說過仁孝皇後的死是胤礽造成的人說起,從每一個諷刺胤礽生而克母的宗室說起……

康熙忍了太久,忍到自己都認為無所謂了,甚至差點被這些人給洗腦了。

直到胤礽在仁孝皇後的梓宮前暈倒。

康熙想起自己小時候,額娘逝世之後,他已經成為皇帝,年紀比胤礽大許多。

每當受了朝中大臣、特別是鰲拜的氣之後,他都會跑到額娘牌位前哭一場。

遇到了開心的事,比如大婚時、擒拿鰲拜時,他也在額娘牌位前笑著報喜。

這一點他和胤礽何其相似?

“起駕,去鞏華城!”

康熙怒吼完之後,喝下趙昌遞過來的溫茶,沉聲道。

奏折什麽哪裏都可以批改,兒子傷心了不能沒有阿瑪!

曹寅早就猜到了這件事,離開前就讓納蘭性德做好迎駕的準備。聽到康熙連夜要出宮,忙跪下勸說。

陳廷敬也立刻跪下勸說康熙,今日還有許多政務沒處理完,太子也已經睡下,要去也該明日去。

康熙暴跳如雷,想不顧一切的沖出去。一個幹瘦佝僂的老頭子杵著拐杖一步一步走進了禦書房。

他沒跪,沒請安,就這麽默默地看著康熙。

康熙暴怒的表情就像是被潑了一盆冰水似的。他先愣了一下,然後整理了一下衣衫,默默走回座椅上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