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出差(第2/2頁)

鄭松柏愣了一下:“好啊。”

於是老爺子也跟著一起去了。

除了他們三個,陶陽與司紅錦也都去了,還從國內請了一位德語翻譯。投資基金那邊也去了四個人,馬斯特的中國區負責人馬克也回去了德國。

他們是7號抵達的德國,正值周末,一行人休息了一天,9號正式去馬斯特公司參觀,了解具體情況。

馬斯特公司位於波恩附近的一個小城,是這個小城裏最大的一家公司,公司位於萊茵河畔,有極為便利的水陸交通。

遠夏一到,就觀察起地形來,看能不能在這附近修建工廠,將行遠的分公司開到德國來。

萊茵河中下遊是德國重要的工業分布區,這裏有著極其完善的工業產業鏈,如果在這裏設廠,以後整個歐洲地區的產品都可以由此供應。

馬斯特創辦於1959年,創始人托馬斯·海爾曼是一名機械工程師,他癡迷於混凝土機械,曾經還發明過一些專利,公司最初代的混凝土攪拌機就是出自他之手。

海爾曼先生年過八十,他已經退休多年,專注於做慈善,他的子女都有各自的事業,沒人願意繼承他的企業,公司只能委托給經理人打理。

他們去參觀了馬斯特的工廠,發現存在很多老企業都有的問題:設備老化,管理僵化,過於求穩,創新不夠。

對一些居於行業技術壟斷地位的大企業來說,求穩是必要的,因為同行沒法同它競爭,穩健可以鞏固企業的發展。但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過於求穩,就意味著不思進取,容易被同行超越,時刻都存在著生存危機。

馬斯特曾經是混凝土泵車行業的翹楚,它的技術曾經一度傲視群雄,讓其他競爭對手失去競爭力。

但它體量太小,技術也不能形成壟斷地位,其他企業一旦突破技術壁壘,它原有的優勢便蕩然無存,跟其他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最要命的是它的產品太單一,跟大型機械工程企業一打價格戰,它就只剩下死路一條。

這也是近年來馬斯特經營狀況越來越差的原因。

參觀完工廠,他們跟馬斯特的高管們交流了一下信息,了解了當前公司的經營狀況。

但具體的並購方案,還得跟真正的老板托馬斯·海爾曼當面聊,畢竟他才是公司真正的擁有者。

海爾曼本人並不在波恩,他住在柏林,馬斯特的人說他後天才能趕過來。

行遠的幾個人在一起交流心得和體驗。

郁行一說:“除了技術和品牌,馬斯特存在的問題太多了,收購下來,還需要一筆不小的投資。”

鄭松柏附議:“是這麽回事,那些機床都老掉牙了,我們都不用了,他們怎麽還不舍得換啊。為了節約成本不願意投資新設備,事實上,成本更高。”

遠夏點頭:“的確是這樣。收購下來的話,就得進行設備更新。”

司紅錦說:“這可不是一筆小投入,我估計至少還得再投資幾千萬歐。”

遠夏說:“明天海爾曼還不會到,我們去附近看看吧,找找有沒有地方可以投資建新廠的。”

鄭松柏驚訝地說:“怎麽,你們打算把這個廠拆了重建?”

遠夏笑著搖頭:“當然不是。我想在德國建個分公司,生產一些微小挖掘機、挖掘裝載機等產品,供應歐洲市場。”

司紅錦說:“打算在德國建廠嗎?德國是歐洲工業體系最完善的國家,但它的各方面成本也高。不如找個東歐或者南歐國家吧,歐盟成員國之間進出口是免稅的,就是需要點運輸成本。”

鄭松柏說:“但是德國有成熟的技術工人,這點是其他國家沒法比的。”

陶陽說:“還得考慮工人罷工的問題。”

遠夏無奈地攤手:“要是真的都考慮起來,歐洲哪國都不太合適。不過我準備還是以機械化為主,工人數量會比較少,產量也不會太高,一年頂多也就是幾千台,所以在德國還是別的國家關系不大。”

郁行一點頭:“你說得對,機械化之後對工人需求量不大,從管理到工人,有幾百人應該就差不多了。我們明天出去轉轉?”

司紅錦在國外生活時間比較長,比較了解國外的情況,她說:“可以跟當地政府聯系一下,他們應該會很積極主動引進外資的。”

遠夏說:“師姐說得對。那明天我和行一去市政廳了解一下情況,陶陽跟我去,鄭工和師姐你們自由安排吧,去附近轉轉都行。”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