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開張(第2/2頁)

郁知文問:“成功率是多少?”

不等醫生回答,郁行一說:“媽媽說不做手術。”

郁知文看著弟弟:“媽什麽時候說的?她不是都昏迷了嗎?”

郁行一說:“媽跟爸討論過這件事,說要是出現這種情況,就不再做手術了。”

郁知文紅著眼睛瞪弟弟:“她說不做就不做啊?”

郁行一哽咽著說:“這是爸爸說的,要我們尊重他們的意願。”

陶思敏只在醫院躺了三天,年初八那天早上走的,享年85歲,86歲生日還差一個月。

她自昏迷過後就沒再蘇醒過,走得很安詳。

家裏所有人都很悲傷,尤其是郁振興,雖然他說自己早就看淡了生死,但陪伴了六十多載的老伴、知己從生命中消失,那種挖骨之痛怎能當不存在。

陶思敏的追悼會上,有很多人來送行,大多是兒女們不認識的,有各級領導幹部、很多科學院士。這個時候,家裏人才也意識到,這位脾氣有點急躁的老太太曾經做出過多少驕人的成就,她是共和國的脊梁。

遠夏和郁行一在葬禮結束之後並沒有馬上回越城,他們在越城一直待到過完元宵節才回去。

兩人怕老爺子睹物思人,想把老爺子接回越城去,但被老爺子拒絕了,老伴兒雖然已經不在了,但他覺得她還沒離開,他不願意讓老伴獨自在這裏等他。

遠夏知道,老爺子說的可能是對的,因為人是有靈魂的,否則他也不會有過去的記憶。

希望來生,兩位長輩還能像今生這樣,相濡以沫,皓首相伴。

遠夏和郁行一離開之後,郁知文和特力克搬回到了父親這裏居住。之前郁知文在幫木拉提帶孩子,夫妻倆都住在木拉提家裏,現在老母親去世,家裏就剩一個老父親,快九十歲了,不能讓他獨居。

至於木拉提的孩子,他們打算請一個保姆來照顧。

遠夏知道郁行一情緒低落,但又不知道怎麽勸解,畢竟這種事情只能交給時間去排解。

好在過完年後,他們開始忙碌起來,郁行一既要教學又要科研,一忙起來,悲傷的情緒便慢慢被排擠掉了,只是偶爾閑暇的時候還會想起來曾經有些來不及彌補的遺憾,心中難免有些傷痛。

今年的計劃很多,要成立兩個分公司,需要辦的事非常非常多。

好在司紅錦在過完年後就過來了,她工作能力很強,在公司待了兩個月,熟悉了公司和工廠的流程之後,就去了上海,為上海分公司開張做準備,最重要的當然是招工。

工作地點在上海,肯定不能在越城招工。遠夏為她從越城抽調了一名熟悉生產的骨幹,讓他去上海負責生產,協助她招收技術工人。

遠夏親自去各大高校春招,為上海分公司招收研發人員,雖然公司的研究中心在越城,但上海以後也要分擔一部分研發任務。

除了上海分公司,遠夏還在安排印度子公司的事。

去年12月從印度接回的那些單,果然如遠夏預料的那樣,有很多的麻煩,退貨的、付尾款時要求再降價的、還要求追加贈品不給就要求退貨的,總而言之,什麽人都能碰到。當然,也有比較好說話的印度客戶,但這種真的不算多。

遠夏想將印度子公司趕緊建立起來,從中國派人過去管理,在當地招收員工,以後印度銷售的事就讓印度本地人去處理好了,他們自己人解決問題應該比較有經驗吧。

大家都不想外派去印度,遠夏開出了優渥的駐外待遇,果然就有人願意去印度駐紮,創辦子公司。

五月份的時候,遠夏親自跑了一趟印度,在班加羅爾注冊了一家行遠印度公司。

這事辦起來並不太容易,因為印度的辦事效率太低了,遠夏五月份去注冊的公司,一直到八月份,才給申請下來,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6月16日,上海分公司揭幕,遠夏和郁行一親自到場,他們還邀請了上海市的領導前來剪彩,籌劃了三年之久的上海分公司終於成立了,行遠的征程又翻開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