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印度(第2/2頁)

這個時候,業務員總算明白了遠夏說的,戰術上不要重視印度客戶了。

對方將定價六萬五千萬美元的挖掘裝載機價格壓到四萬美元,就再也不肯擡價了,業務員小楊說:“不行。這個價我們賣不了,六萬二千美元,不能再少。”

那個中年印度男人說:“好朋友,四萬美元可以賣了,我們不是只做一回生意啊,要是你們的機器好用,我以後會大量購買你們的機器,我還會幫你們在我的國家宣傳你的產品。”

小楊心想,一台機器你就壓價成這樣,還以後呢,我可不想被扒皮,便對他說:“先生,你去別家看看吧,也許會有適合您需求的產品。”

客戶當然不願意,他已經對比過好幾家,就數行遠的最便宜,為什麽為將價格壓得這麽低,不就是覺得行遠是中國產品,又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品牌,自然是往死裏砍價。

客戶還是不願意離開,繼續跟小楊磨,小楊煩不勝煩,只好找個借口尿遁了。

客戶又抓住另一個業務員,繼續開始磨,這個業務員跟他好說歹說了好久,對方將價格加到了四萬四千九百美元。

業務員求助地看向遠夏,意思是我能走人嗎?

遠夏當然早就注意到這位客戶了,便走過來:“先生,我看你是誠心想買我們的機器,這樣吧,我做主,一口價,五萬八千八百八十美元。你如果能接受,就簽合同,如果不能接受,就請去別家吧。”

客戶看著遠夏,猜到他的職務應該比較高,說:“四萬五千美元。”

遠夏笑著說:“你去別家已經看過了,同樣大小的機器,JCB的需要八萬八千美元,卡特彼勒要九萬二千美元,我們比他們便宜了百分之三十。如果你還想再便宜,我們可就保證不了質量了。”

客戶終於閉上了嘴,想了想,最後說:“五萬美元。”

遠夏搖頭:“不能少。”

客戶說:“五萬一千美元。”

遠夏繼續搖頭。

客戶繼續加價,小楊回來了,看見客戶已經將價格擡到五萬六千美元了,遠夏還是沒松口。

客戶咬著牙說:“五萬七千美元。”

遠夏說:“五萬八千八百美元,不能再少。”

客戶繼續磨,遠夏怎麽也不肯松口了,客戶最後說:“五萬八千五百美元!”

遠夏無奈地嘆了口氣:“好吧,我同意了。”跟印度人做生意真是心累。

客戶又說:“你要給我贈送配件。”

遠夏說:“我們只提供公司贈送的一套配件,不能再多。先付定金,交貨前付尾款,收到尾款發貨。”

“多送一套配件!”

“不行!另外的配件需要加錢。”

磨了一個上午,終於才跟這個客戶簽下了單子。簽完之後,小楊雙手合十:“謝天謝地,終於簽了!這客戶太磨人了,遠總您辛苦了!”

遠夏說:“也不用得意,簽了單也未必能做成生意,還有可能會退貨。”

小楊聽得目瞪口呆:“印度客人這麽難纏?”

遠夏笑著說:“是啊。做好心理準備,不是每條撈上來的魚最後都能順利上餐桌。幸好這個池塘魚夠多,總能撈上來一些。”

遠夏說的沒錯,來采購的印度客戶不少。畢竟兩年才舉行一次這樣的展會,印度又沒有像樣的本土工程機械品牌,基本靠進口或者外資公司產品。

平時只能采購歐美日韓的產品,價格肯定沒有展會上這麽優惠,尤其展會上還有價格更便宜的中國品牌。

行遠的業務員們跟印度的采購商你來我往,爭論不休。

印度客戶能將價格從幾萬美元開始砍,砍到最後,幾美元都要跟你爭取,好像他們不爭取到一點優惠,就覺得是吃了大虧。

行遠這邊的業務員真是沒有想到,印度客戶為何就能如此磨嘰,不覺得累嗎?還是本性如此,就沉迷於此?

辛苦是一定的,不過也還是有收獲的,他們在這次展會上一共達成了四百多萬美元的交易額,雖然金額不多,但也算是走出去的重要一步。

展會快結束的時候,一位印度工程設備代理商主動找上門來,想跟行遠洽談產品代理的事。

但遠夏有自己的考量,他打算在印度設立子公司,開拓印度和斯裏蘭卡市場,提供銷售和售後服務,所以他不打算跟代理商合作。

待時機成熟,還可以在印度設立工廠,直接本土生產銷售,以印度為中心,開拓南亞、東南亞以及中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