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考察(第2/2頁)

這讓崔平生酸死了,跟遠夏說:“人家底蘊深啊,做了幾十年工程機械,咱不能比啊!”

遠夏笑著說:“你們也不差啊。你們從零開始,做到了現在這個程度,真的是非常厲害了。我相信,假以時日,你們也能成為國內名列前茅的工程機械品牌。”

崔平生從遠夏這裏得了安慰,這才勉強平衡了點。

當然行遠的表現也不差,今年他們推出了新款裝載機、灑水車和垃圾車,還有泵送超過100米的水泥泵車,臂架泵車高度也達到了25米。

倒是小松山推與日立合肥這些合資品牌,沒什麽新品推出,依舊還是在打價格戰,價格壓得比國產品牌還低,利潤肉眼可見的薄。

看樣子是徹底打算放棄新產品了,不知道這樣還能撐多久,等他們的技術一落後,以後就再也不會有這些品牌了。

這種情況遠夏也沒辦法,他們的經營者不警惕合資方挖的坑,自己肯定也不會去提醒,畢竟也是自己的競爭對手,少幾個也沒什麽不好。

遠夏比較關心電腦縫紉機的銷量,因為去年他們將技術轉讓給了標準,而標準本來就比他們定價要便宜些,這次換了技術,只怕也不會提價,所以在價格上,行遠是競爭不過標準的。

好在標準也不會大張旗鼓說自己用的是行遠的技術,所以雙方較量還是沒有擺到明面上來。

行遠制作縫紉機雖然起步晚,但制作電動縫紉機和電腦縫紉機卻不晚,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國內這兩款縫紉機的帶頭人,算是後來居上。

經過十多年的積累,行遠在業內的名氣還是很響亮的。所以盡管采用了同樣的技術,標準的定價比他們便宜了500元每台,行遠賣得也不比標準差。

廣交會結束的時候,行遠簽出的單比遠夏預期的還要好一點,說明行遠這個品牌已經在這個行業內站穩了腳跟。

廣交會結束之後,遠夏去了一趟深圳,看看已經在深圳安頓下來的遠冬一家。他們還沒來得及買房,住的是旻西給他們租的公寓。

深圳比遠夏當初來送縫紉機時繁華多了,南山科技園還沒開發,他們的公司位於新開發的福田區,環境也比原來幹凈漂亮多了。

遠夏怕他們不適應,不過遠冬和常樂說這裏的氣候環境感覺跟舊金山差不多,感覺還行,這樣他就放心了。

從深圳回來,遠夏開始張羅出國考察的事。

行遠這次出國的人員名單一共是八個人,遠夏、鄭工、石躍光、肖雲生、滕志飛、章亮、江淼,再加上自卸車生產車間的主任倪闖。

倪闖是作為生產代表去的,沒讓梁洪昌去,一方面是需要他坐鎮行遠,遠夏不在的時候,需要有人來主持大局;另一方面,其實也是為了培養倪闖,將來他可能就是梁洪昌的接班人。

梁洪昌其實也明白這個意思,但他沒有辦法表示反對,他已經57歲了,按照國家法定年齡,已經過了退休的年紀,雖然遠夏說了,起碼要幹到65歲。

哪怕就是幹到65歲,也不過七八年,他也得退了,遠夏是該培養下一任廠長了。

梁洪昌知道遠夏沒有任何對不起自己的地方,給予了最大的尊重和自主權,工資也高,給買了五險一金,每年還有分紅,連兒子也都安排在了財務部。

就是這小子不爭氣,常常做出一些令他吐血的事,他真的非常害怕這個混賬小子不務正業,假公濟私,做出損害公司的事來,這樣他的一世英名就毀於一旦了,還對不起遠夏對他的信任。

也許當初就不應該讓他進行遠來的,給他弄個店開著,就什麽事都沒有。

考察團是5月1日出國的,為期12天左右,因為要去好幾個城市。

幾個公司的人加起來一共有三十多人,從越城出發,到北京轉機到德國的法蘭克福,然後再去德國的各個城市進行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