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德國

作為老牌發達國家,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機械制造業,精密儀器、車輛、工程機械、機床等無一不強。所以一直以來也都是中國學習和效仿的對象。

行遠就有不少零部件甚至包括水泥泵車的底盤都是從德國進口的,這次來德國考察學習,絕對是非常有必要的。

抵達法蘭克福之後,遠夏跟其他企業的幾個領隊一起商量,安排了一下行程,都要參觀的公司先一起去參觀,然後再分開,去自己想去參觀的公司。

畢竟同行的企業並非都是工程機械的,大家的側重點會各不相同。這樣安排,時間也會充裕很多。

行遠這邊連翻譯都沒找,遠夏自己會英語,同行的兩個研究生也都會點英語。鄭工當年在德國留了四年學,會說德語,盡管很多年沒說了,但年輕時學過的語言並不那麽容易遺忘。

他們第一站去的是慕尼黑,因為這裏有著名的寶馬和保時捷,還有聞名世界的啤酒,出來考察,除了學習,自然也要體驗一下當地的特色。

德國不愧為機械強國,大家參觀的第一感受就是震撼,受到了強烈的視覺和心靈沖擊,這就是現代化機械制造!

盡管這些年中國奮起直追,自我感覺發展得也還可以了,但跟有著上百年積累的德國相比,完全就是個才剛學會走路的小孩。

從慕尼黑參觀完之後,行遠和興越就跟另外兩家企業分開了,他們兩家是做工程機械的,參觀的工廠基本一致,其他兩家一家是造火車的,一家是造自動化儀表的,跟他們參觀的目標不太一樣。

他們參觀的第三站是位於馬格德堡市的利勃海爾,利勃海爾目前是世界上第三大工程機械制造品牌,僅次於卡特彼勒和小松,在世界市場的占有率也不容小覷。

利勃海爾生產的工程起重機、挖掘機、裝載機等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是他們需要好好學習的對象。

盡管他們有大使館的推薦信,利勃海爾方的接待人員依然十分傲慢,大概接待的中國人不少,有點不耐煩了。

跟遠夏用英語交流過後,那個德國人說了一句德語,聲音還不小,遠夏聽不懂,但看對方的神色頗為輕蔑,知道不會是什麽好話。

一旁的鄭工聽完後,老臉都紅了。

等參觀完工廠出來,遠夏問:“鄭工,剛才那德國小子說了什麽?”

鄭工看著遠夏,有些尷尬地說:“那人說,咱們中國人就知道抄襲,不知道自己走路。”

在場的人本來都還挺興奮的,聽到鄭工這麽說,一個個都安靜了下來,臉上無一不尷尬。

的確,中國的機械制造起步晚,到目前為止,中國都在模仿外國技術,遠談不上超越。

遠夏見狀,安慰大家:“其實大家也不必覺得不好意思,你們知道嗎?現在咱們提起德國制造是品質的保障,但在一百多年前,德國制造就跟如今的中國制造一樣,都是廉價、劣質的代名詞。德國人自己也是從模仿抄襲起家的,他沒有資格嘲笑我們。只要我們也堅持做下去,遲早有一天會超越他們,讓中國制造成為最響亮的品牌。”

鄭工頷首:“對,遠工說的對。德國早期也是模仿抄襲英國起家的,產品粗制濫造,遭到英國的公開抵制,但德國人並沒有因此被打趴下。他們從那時候開始注重質量,追求精益求精,才有了如今享譽世界的德國制造。我相信,咱們中國制造一定也會做到這一步。”

兩人說完,大家都有種原來如此、一定要做好中國制造的感悟。

崔平生贊嘆地拍拍遠夏的肩:“遠總,你年紀輕輕,知道得可不少啊,讓崔某刮目相看。我還不知道德國制造以前名聲居然那麽臭呢!”

遠夏說:“人類文明本來就是在積累中前進的,我們沒說他們西方國家從我們國家學走了四大發明,他們也沒什麽資格說我們從他們那裏學走了機械技術,大家彼此彼此。不過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超越對方,大家不要滿足已有的成績就好了。”

崔平生摟著遠夏的肩,大聲對考察團的成員說:“你們聽見了沒有?遠總的格局,我們大家都學學!”

有人帶頭鼓起掌來,然後大家都跟著鼓起掌來,遠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好了,咱們找個地方去吃飯吧。”

聽到說吃飯,有人感慨起來:“要是有個中餐館就好了。”

德國什麽都好,秩序井然,環境優美,絕大部分人都很有素質,就是吃的不太合口味,在德國定居的中國人還是太少了,中餐館少。

這些天他們在這裏吃得最多的還是面包香腸,所以特別想找個地方吃頓中餐。

鄭工說:“馬格德堡太小了,中國人不多,沒有中餐館。明天咱們就到柏林了,柏林是首都,大城市,那兒肯定有不少中餐館,而且中餐館周末肯定是營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