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格局(第2/2頁)

崔平生說:“要進來看看麽?”

“我想進去來著,但是沒有鞋,怕弄臟了你們的車間。”

崔平生指著門口的櫃子說:“裏面有供客人穿的拖鞋,自己去拿吧。”

遠夏便換了鞋子,跟著崔平生一起進去,崔平生知道他是來結款的,也沒多問什麽,領著遠夏轉了一圈,顯然有點炫耀的意思。

遠夏問:“你們這一個月能生產多少台冰箱啊?”

崔平生說:“四五百台吧。”

“產量還不錯啊。銷得如何?”

“馬馬虎虎。之前庫存了兩千多台,不過前兩天全都被提走了。這副食品漲價,竟然還能帶動冰箱銷量,也是奇了怪了。”崔平生笑得很得意。“這不,又在加班加點繼續生產呢。”

遠夏說:“副食品漲價引起了大家的恐慌,所以才會盲目消費。”

崔平生笑:“盲目好啊,越盲目我們冰箱賣得越多。”

遠夏說:“想必崔廠長也不會被一時的利益沖昏了頭腦。消費者可以盲從,但生產者不能盲從。一旦貨物積壓賣不出去,就會把廠子拖入萬丈深淵,到時候想翻身都難。崔廠長見多識廣,應該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遠夏欠了崔平生一個大人情,所以願意這個時候提醒他一句,多少廠子就是這個時候盲目增產,最後全都被存貨拖累死的。

崔平生漸漸收斂了笑容,看著遠夏,眉頭皺了起來,過了一會兒,眉頭又舒展開來,說:“遠老板說得有道理。倒是我太盲目樂觀了。對了,我得提前跟你說一聲,聽說國家對鋼鐵這些原材料也要放開價格,不再實行雙軌,以後我們拿鋼材也要遵循市場價了,到時候你們的材料怕是要漲價。當然,你要是願意自己買了送來給我們加工也是可以的。”

遠夏點頭:“這我知道。”

崔平生從計劃內買鋼材,要比自己在市面上買便宜幾百塊一噸,不過他賣給自己的價格,跟市場價差不多。這些遠夏都知道,但也沒說破,畢竟他也沒資格拿到計劃內的價格,況且對方還願意幫他加工。

從軸承廠出來,遠夏眉間就沒舒展過,現在是多事之秋,改開十年來積攢下來的矛盾要爆發了,自己還是得夾著尾巴做人好了,免得到時候被人抓著把柄。

他記得當年因為物價瘋漲,引發了體制內職工的強烈不滿,因為他們的工資養不起家了,結果這些人把怒火全都撒到私營業主身上,各種輿論和矛頭都指向了他們,逼得許多個體戶、私企關門歇業,不少民企老板為了避禍,還主動將自己的企業贈送給集體。

“東方姐,稅是都按照最高標準及時繳的嗎?”遠夏問。

“繳了,每個月都按照你說的標準繳的。”馬東方說。

“那就好。”

打鐵還需自身硬,到時候就算有人舉報他們,也不會給人抓到把柄,起碼沒有偷稅漏稅。

回到廠裏,前台告訴遠夏,饒家村的支書來找過他。

遠夏說:“我知道了,我去他家一趟。”

今年春天,他租的廠房就到期了,因為國家還沒有開放土地租讓政策,他只能還租著現在的廠房。

村裏有不少人在他廠裏上班,知道廠子效益不錯,續簽合同的時候,村委會獅子大開口,要求租金漲到五萬塊錢每年。

足足是原來的一百倍,遠夏當然沒同意,跟對方討價還價,最後將房租談到了五千,比原來多了十多倍,依舊簽了三年合同,附加條件是給村裏修一條水泥路。

他粗略算過一下賬,修路的費用估計要比他砍下來的價格還多,但遠夏樂意將錢拿出做公共設施,也不願意拿去分給那些村民。

遠夏自己賺了錢,給其他人提供工作崗位,也願意給饒家村鋪路修基礎設施。

但他對饒家村這樣靠租地賣地富起來的地方感情是很復雜的。

他們占了政策的便利,靠著賣地、租房、分紅等成為最先富起來的那批人,但這些人往往最缺乏社會責任感,很少去履行先富起來那批人的義務,做著一本甚至無本萬利的買賣,反而還搜刮著打工人的血汗錢,年年漲租。

很多富裕地區的人經濟好起來後,國家讓他們帶動後富地區,有些人就會覺得自己委屈,以為自己的富裕全是靠自己的運氣、勤勞和能力掙出來的。

殊不知,他們能富起來的最大前提是國家政策的傾斜,優先發展沿海地區和大城市的經濟。

他們大概也忘記了,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共同富裕才是國家的終極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