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留校(第3/4頁)

梁洪昌盯著湯國鋒看了一會兒,忍不住笑了起來:“看來廠長很懂設備,不如你來改造吧。”

遠夏聽得也很無力,真當設備科的人是全能的,還能無中生有呢。這湯國鋒是故意氣梁洪昌的,還是真不懂?

人事科長錢有富出來打圓場:“兩位廠長這個問題先放一邊不討論了,大家都提提意見,該怎麽提高工廠的效益吧。”

其實在遠夏看來,鋼鐵廠問題很好解決,原料不用擔心,無外乎就是做好市場定位,生產出合格的鋼鐵,再找準市場推銷出去。

鋼鐵這種粗放型產品和半成品的市場要比更細化的終端市場好拓展得多。

遠夏被梁洪昌點名發言,他說了一點自己的看法,並且還提到了承包制。

他的提議當時產生了比較熱烈的討論,但最終結果還是不了了之,不知道是人們害怕承擔風險,還是別的什麽原因,總而言之沒有了下文。

廠裏還是進行了一些改變,但在遠夏看來,那就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短期內可能有所成效,事實上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六月份,郁行一進行了畢業論文答辯,答辯結束後不久,他的工作分配結果也出來了:留校。

這點並不出遠夏預料,運動十年,人才斷層嚴重,運動前最後一屆研究生,就算是22歲讀研,至今也年過四十。

絕大部分大學教授都須發花白,垂垂老矣,有的早已到退休的年紀,卻因為教學崗位無人接班,還在教學崗位上繼續耕耘,他們這一批老知識分子,最擔心的就是知識斷層。

郁行一是恢復高考以來越大培養出來的第一批研究生,人才稀缺,總共才十幾個,除了少數能力一般的,其余的都被留了下來。

遠夏聽到這個消息,十分替郁行一高興,也忍不住感慨,看樣子,行遠機械以後還是只有他一個人打理了。他沒法開口叫郁行一辭了學校的工作,跑來跟自己管理公司。

遠夏寫信向郁行一表達了最真摯的祝賀。

沒幾天,郁行一就過來找遠夏了。

遠夏見到他,第一句話就是:“恭喜啊,我未來的郁教授。”

郁行一趕緊伸手捂住他的嘴:“快別這麽叫,叫人笑話!”

遠夏拿下他的手:“笑話什麽?遲早的事。”

郁行一看著遠夏,惆悵地嘆了口氣:“我也不知道會不會幹下去。”

“為什麽不幹下去?難道你不想當老師?”遠夏問。

郁行一皺起眉頭,看著遠夏:“可是我們都說好了,要一起開公司的。”

遠夏笑起來:“哪條法律規定了老師不能開公司?咱們還是按照原來說的那樣,我負責生產和管理,你負責技術研發。”

郁行一眉頭舒展開來:“是這樣嗎?”

“對。你做研發,不也需要將設計做成實物嗎?我正好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只要你別在學校擔任行政職務就行。”遠夏說。

郁行一笑起來:“對啊,那太好了。”

遠夏也跟著笑起來:“那你現在是徹底放假了?”

郁行一點頭:“對,等八月份去學校報到就可以了。”

“那可真是太好了。要不我現在去辭職吧,陪你去新疆。”遠夏說。

郁行一嚇一跳:“現在?別啊,你不是工作年限還不到一年嗎?工程師職稱還沒拿到呢。”

遠夏滿臉遺憾:“也是啊。那明年暑假再去?不過我擔心你到時候不一定有時間。”

“應該有的,擠一下唄。先別辭職啊,等拿到職稱再說。”郁行一再次強調了一遍。

遠夏笑起來:“中!”

這次郁行一在遠夏這裏住了半個月才離開,從遠夏這裏離開後,又單獨去了肅陽,看望遠夏的家人。

他還在肅陽住了幾天,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搬些重物,輔導一下幾個弟妹的功課。

遠德厚也沒把郁行一當外人,他是大孫子最好的朋友,又是個沒家的苦命娃兒,就當自己孫兒一樣看待的。

弟弟妹妹幾個也都很喜歡行一哥哥,脾氣好,出手又大方,每次來了,都會有各種好吃的。

面對遠冬拿來問的奧賽題,郁行一驚訝於他學東西的深度,這些題他只能解一些數學和物理題,化學則完全無能為力,但遠冬已經將整本書做得差不多了,看樣子真能考清華北大。

郁行一這次來肅陽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帶遠冬去北京玩。

去年暑假遠冬沒能去成北京,因為劉楊的回信太晚了,時間過於倉促,遠夏便打算今年再讓遠冬去。

郁行一聽說他打算讓遠冬獨自去北京,便自告奮勇帶遠冬去:“我也想去北京看看。”

遠夏仰天大叫:“啊——我也想去北京!”

郁行一看著他哈哈笑:“以後會有機會的,等你有空了,咱們再一起去玩,我先去給你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