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過招(第3/5頁)

陳禹暄臉色嚴肅,陸珩心知有事,立刻轉身往外走。程知府等人見狀,趕緊跟上。

陳禹暄在前引路,徑直走到一間屋子裏,側身道:“指揮使,您看。”

這是三清殿東路配殿,裏面有不少日常用具,座椅床榻俱全,看起來是某個道士居住之所。然而小屋的主人已不知所蹤,原本還算幹凈的屋子被翻得一團亂,連床板都被掀開了。雖然錦衣衛的行徑有些過分,但,床底下還真被他們找出東西了。

錦衣衛擡起被褥,給陸珩看下面的東西。陸珩看了一會,將那張紙緩慢從木板間抽出來。

這是一張女子畫像,她身穿甲胄,手握雙刃,騎在馬上怒目高喝。畫外人聽不到她在喊什麽,但是可以想象她的聲音應當極為嘹亮,一呼百應。

程知府見陸珩看著一幅畫良久不動,不由問:“陸大人,怎麽了?”

陸珩將畫像遞給程知府,說:“程大人,你來看吧。”

程知府將信將疑接過,陶一鳴就站在程知府身後,同樣看到了這幅畫像。程知府表情先是疑惑,隨後凝滯,最後深深皺著眉:“莫非,這……”

陸珩負手而立,這樣顯得他尤其修長。陸珩沉靜地看著這兩人,緩緩道:“沒錯,這是唐賽兒。”

有些官兵不識字,悄悄問:“唐賽兒是……”

“白蓮教女匪首。”陸珩目光掃過眾人,語氣平靜的令人害怕,“如果你們還不知道白蓮教,那永樂年間濱州叛亂,你們總該知道了吧。”

洪武末年,燕王發動靖難之役,後來又遷都至北京。山東是靖難時主要戰場,後來遷都又征調數十萬民夫,修宮殿,運糧食,挖運河,死傷慘重。再加上那幾年幹旱洪澇不斷,瘟疫流行,山東百姓苦不堪言。濱州一位女子在動亂中占山為營,率眾造反,反潮曾一度席卷青州、萊州、莒州、膠州等九個州縣。

那個女子,就叫唐賽兒。後來造反軍被朝廷鎮壓,但唐賽兒在亂軍之中逃走,官府尋找多年,未覓得其跡。這件事在山東、河南一帶流傳甚廣,哪怕朝廷極力鎮壓,民間還是有不少人偷偷供奉唐賽兒。甚至有人稱其為佛母,傳言戰後唐賽兒得道飛升,位列仙班,所以朝廷軍才怎麽都抓不到她。

看來住在此屋中的道士,便是唐賽兒的信徒之一。

屋子裏一時落針可聞,程知府急急忙忙道:“陸大人,您要明察,下官身家清白,對皇上赤膽忠心,絕對沒有和白蓮教勾結。”

陸珩淡淡瞟了程知府一眼,說:“那這些東西為什麽出現在衛輝府轄下?”

“下官不知啊。”程知府握著手急道,“下官管著這麽大的衛輝府,哪能處處都看到。陸大人您放心,回去後下官必然詳查,一定把這些反賊全部揪出來!”

陸珩掃過程知府,眼睛落在陶一鳴身上。陶一鳴也低頭拱手:“下官失察,竟不知清虛觀內窩藏著白蓮教教徒,請指揮使降罪。”

陸珩什麽都沒說,示意陳禹暄收起畫像,自己朝院外走去。程知府松了口氣,壓低聲音呵斥陶一鳴道:“你看看你闖下的禍,你一個人失職,要害衛輝府衙所有人丟命的!你在這裏看著,我去和陸大人求情。”

陶一鳴低著頭,任由程知府呵斥。程知府訓斥完下屬後,趕緊追上陸珩。

陸珩再次站在列陣工整、手持刀劍的紙人面前,他一言不發,程知府就頂著烈日在後面等著,一口大氣不敢出。陸珩看了一會,冷不丁說:“程大人,你可記得一個傳聞。”

“下官無知,請陸大人解惑。”

“相傳唐賽兒在石頭縫中找到了天書和寶劍,她學會了天書上的法術,剪紙為兵,點石成金,而那柄寶劍亦是神兵利器,唯有唐賽兒能用。她以能剪紙為兵馬相號召,招攬了大量人手,一呼百應,民間響應者眾多。後來叛亂被鎮壓,山寨裏的造反首領全部斬首,裏面唯獨不見了唐賽兒,那本天書和寶劍,也由此不知所蹤。沒想到百年過去,竟在一個道觀看到了唐賽兒的畫像。這些紙人,和當年傳說中的紙人紙馬,何其相像。”

程知府停了會,低聲問:“陸大人的意思是……”

“清虛觀道士偷藏唐賽兒畫像,後殿擺放著作法祭壇,你說,會不會清虛觀的道士學會了唐賽兒的妖法,將河谷村村民變成紙人,供自己驅使?”

程知府啊了一聲,說:“陸大人,您的意思是,這些紙人其實是活人變的?”

“是啊。要不然如何解釋清虛觀裏的東西?”

程知府半垂著身體拱手,他看不清陸珩表情,只能感覺到陸珩站在前方,身量極其筆直高挑。六世軍衛之家長大的孩子,行動作風都刻到了骨子裏,無論什麽時候都坐得端站得正。陰影投下來,宛如長戟標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