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2/4頁)

崔櫻:“那阿兄你要去什麽地方?”

崔珣:“走到哪就是哪吧,阿櫻,你也該出去看看,我相信哪怕京畿是天下最繁盛之地,外面的河山城池也一定不比這裏的差。”

崔櫻低下頭,“那肯定要走很多路了,我的腿腳不適合跋山涉水。”

崔珣一直沉浸在自己思緒中,未曾聽見妹妹小聲的言語,他望著天上飛過的大雁,笑著說:“不過,你太嬌弱了,你也還小呢,可以等我先出去看看,要是好,我就回來帶上阿櫻你一起再去遊歷,要是不好,我就回來告訴你不好在哪裏。你放心,遊歷路上,我肯定會寫家書給你,還有阿翁大母,崔崛吧,那就捎帶他一份好了。”

崔櫻不贊成的擡頭看著他,“阿兄,你又不敬父親叫他名諱了。”

崔珣恍若未聞,仰著頭一臉沉醉的閉上眼,仿佛他已經跟著那一行大雁飛去了遠方。

然而直到過了三年,崔珣傳來的書信都少之又少,但每一封崔櫻都保存的很好,他也從沒在信裏提過讓崔櫻走出京畿,只告訴她哪裏山好水好,哪裏風土人情最妙,最後一年裏,崔珣基本上就沒有再給崔櫻單獨寫過書信,只是讓他阿翁知道他在哪,平安無事就行。

現在崔珣回來了,看他遊刃有余的應付父親的不滿,不再像以前那樣針鋒相對一鬧就是天翻地覆,也不知道阿兄他歷經了什麽,她也無從猜測,對兄長來說,外面到底是好是壞啊。

雖然阿兄在笑,但是那份明朗的微笑更像是被人按上去的面具,失去了其中純真自然的味道。

回憶過去的崔櫻,臉上的悵然情緒被身側的林戚風閱覽無余,他親眼看著她從被崔珣逗笑,到不知想起什麽,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他的確是有意接近崔珣,但一開始並不能確定崔珣就是京畿崔氏子弟。

崔珣此人看似沒心沒肺嬉皮笑臉,心思卻並不淺白,他在路上即便稱他為“好友、重臨兄”,喊的多麽熱乎親切,都很少提及家裏人,更很少提及他的親妹妹,崔珣的嘴對自家人的保護十分嚴密。

在逃亡結伴回京的路上,他們也算生死之交,換做一般人早該在這時候對林戚風放下戒心,稱兄道弟的同時也會提及自己家中親屬,人是會思念家人的,也會有著分享自己家中事情的欲望,但崔珣沒有,他沒有絲毫分享和炫耀家裏人的意思,面對林戚風的試探也總是嘻嘻哈哈岔過去了。

直到他們終於入了關,進了京畿的城門,崔珣才點明自己是文臣之首崔晟的子孫,知道他家中只剩他一個,在京畿沒有房產,這才邀他到他家做客。

數月以來,他試探崔珣,崔珣也未必不是在觀察他。

崔珣不愧為崔晟的嫡孫,林戚風覺得他若是入仕未必就會輸給朝堂上的一些有能耐的臣子,可惜經他了解,崔珣顯然無意當官,他並不是不懂官場,而是他更想做一個權勢無關的當世風流的騷客,他可以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卻不想為了一點權利,將自己一生都埋葬在權勢的爭鬥中。

有這樣的崔珣,林戚風自然就對崔家其他人充滿好奇,他以為崔櫻性格也會與她兄長相似,但短暫觀察下來,比起崔珣,崔櫻除了她出眾的容貌和微微有瑕的身姿外,她並無其他特點,甚至與林戚風見慣的京畿世家貴女別無二樣。

或許,她性子還要比那些貴女更加柔弱敏感一些。

“阿櫻,你在寺裏祈佛都做些什麽,怎麽突發奇想要去城外的山寺。”

“大母,顧家三嫂說,城外的山寺要更靈驗一些,我便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跟她去了,祈佛就是按照廟裏的規矩吃齋念經打坐罷了。”

崔櫻感覺到她說話時,兄長帶回來叫重臨的朋友似乎看了她一眼,而她此時依偎在余氏身旁編造著自己在廟裏祈佛的經歷。

余氏:“那你下回挑個離家近些的,在城中我也能去看一看你,在城外大母年紀大了不方便,對你我又實在是放心不下。”

崔櫻抿了抿唇,張口向余氏保證,“大母放心,那地方我不會再去了。”

余氏疑惑的朝她看來,要對祖母撒謊,崔櫻內心十分歉疚,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她說:“山中住了大幾日,總覺得不如在城裏熱鬧,我反而更加想念阿翁和大母,所以以後不會再去這麽遠的地方了。”

本來寺廟祈福就是顧行之弄出來蒙騙她家裏的借口,崔櫻也不是真的對佛有興趣,她覺得這些不過都是世人折騰出來的虛幻騙局,若世上真有菩薩,為何從前她年年許願都不見成真。

“不去也好,”余氏並未懷疑她,“你想要什麽用不著向菩薩許願,只管同家裏人說,我你阿翁還有你父親總不會虧待你。還有啊,你阿兄現在回來了,我也可以下心來了,他自小最疼的就是你,你們兄妹二人相聚,也要多關懷關懷他。我看他在外面過的不一定好,他出走時,你父親命賬房斷了他的月例銀子,他走到哪兒都得不到家裏接濟,這樣雖然不好,但他太不知天高地厚,莽撞行事,我與你阿翁都覺得該讓他長個記性,就沒有多加施舍幫助。也不知道他這幾年是怎麽過來的,但他對你之心,也一定是沒變的,血脈親情豈是那些鬼神之論可比擬的,以後有什麽事你也可以找你阿兄商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