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7頁)

永康帝搖頭道:“朕是擔心他在外面惹了禍,丟得的是你的臉面。”

“任居遠瞧著挺沉穩的,可不像會是生非之人。”

永康帝見霍謹博主意已定,也不再強求,道:“罷了罷了,既然你看中他,朕便把他給你。”

左右不過是一個官員,用不順手再換便是,他不能事事替霍謹博操心,他總要學著會用人。

霍謹博大喜:“多謝父皇。”

永康帝擺手:“小事罷了……你已經從江南回京許久,想必應該休息夠了,從明日開始進宮幫朕處理奏折。”

這本是他們早就商量好的,只是因為江南一事耽擱了幾個月。

霍謹博應道:“兒臣遵命。”

……

永康帝動作很快,當日便下旨調任居遠去當昭睿郡王府的長史,永康帝也沒有厚此薄彼,連帶著把其他幾位郡王的長史也封了,皆是翰林院有才學能力也不差的人。

真比較起來,任居遠反而是最不起眼的,不僅是才進翰林院的新人,傳聞性子也不好,進了翰林院幾個月,也不曾有一個交好之人。

任居遠得了旨意後,毫不在意周圍人的目光,淡定地把東西收拾好,就去找霍謹博報道。

從今日開始,他身上就印上了昭睿郡王的標簽。

霍謹博直接將府裏這幾日積累的公務交給他。

從霍謹博認祖歸宗到現在,時不時就能得到永康帝賞賜的東西,奇珍異寶就不用說了,更多的還是在京城鋪面還有幾個莊子。

永康帝賜下莊子,可不是只賜莊子,還有莊子周邊的那些地,以及莊子上的仆人和佃戶,這些都是一並賜給霍謹博。

因此,霍謹博現在大大小小也算是個富人了,但隨之而來的就是事情越來越多。

霍謹博其實很不耐煩處理這些雜事,意義不大還浪費時間。

如今任居遠一來,霍謹博只覺自己解放了,一股腦把所有事情都交給任居遠。

任居遠自是不會說什麽,任勞任怨地幫霍謹博處理雜務。

當然,霍謹博把府裏的雜務推給任居遠,他自己也沒得輕閑,次日他便去勤政殿幫永康帝處理奏折。

永康帝直接讓高應把各地官員呈上來的請安折子交給霍謹博。

不在京城的官員們就靠請安折子和永康帝聯絡感情,霍謹博一聽看請安折子,下意識就覺得這是個枯燥的差事。

但為了表示永康帝對眾官員的關心,每次呈上來的請安折子,永康帝都是認真批復,而且是針對官員請安折子的內容批復。

永康帝如此行為,自是能官員們心暖,但同時也大大加大了永康帝的工作量。

霍謹博陪著永康帝看了一日折子,他嚴重懷疑永康帝之前病重是累的,他實在太勤勉了,對政務又是格外認真,這般既耗費體力又耗費精力,很容易把身體弄垮。

等霍謹博將要離開時,勸解道:“父皇要保重龍體才是。”

永康帝放下禦筆,道:“太醫們天天叮囑朕,朕自有分寸。”

霍謹博便拱手退了下去。

次日,大朝會

霍謹博和幾位郡王皆穿著蟒袍站在最前列,二皇子因腿疾在家休養,四皇子忙著給二皇子找神醫也沒來。

朝堂上也就剩下六皇子,九皇子和霍謹博。

永康帝還沒來,眾人三三兩兩湊在一起說話,他們的目光都若有若無地放在霍謹博身上。

消息靈通的都知道霍謹博昨日在宮裏待了一日,霍謹博做了什麽無人知曉,可能在勤政殿待一整日,這本就說明永康帝對霍謹博的不一般。

再加上霍謹博的名望越來越大,很難不讓人對他心生警惕。

九皇子屬於其中最郁悶的,他明明有機會一開始就弄死霍謹博,結果沒做,現在一步步看著他做大,心裏簡直恨得牙癢癢。

他對霍謹博的江南之行並不以為意,甚至懷疑是永康帝故意偏袒霍謹博,讓他去江南就是為了送給他這場潑天的功勞。

九皇子心裏愈加不平衡。

大皇子在時,他們這些兒子就沒什麽存在感。

現在好了,大皇子被圈禁,永康帝終於看到他們了,又冒出來一個嫡子,徹底把永康帝的目光吸引過去。

剛認回來便為了他大封皇子,之後又為了他的聲望,故意派他去剿滅天香教,真是一步步在在他鋪路。

九皇子心中冷笑,同樣是兒子,父皇的心真是偏得沒邊了。

若是霍謹博知道九皇子的心思,只想送他一句——腦補要不得。

永康帝一開始對他只有愧疚,能有今日的重視,是他用心謀劃且展現出自己的能力才換來的,這年頭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地疼愛和偏寵,尤其是半路認回來的兒子,親情更需要慢慢培養。

說起來,大皇子才是人生贏家,只是他自己把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爛,同時也是他的無能,助長了下面幾個皇子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