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3/7頁)

百姓們都覺得天災在萬壽節降臨,就是明擺著上天對永康帝不滿。

六皇子不屑道:“不過是尋常的地龍翻身,竟然也能怪到父皇身上,本王看他們就是欠收拾。”

柳公釗見六皇子並未明白他的意思,只得挑明道:“王爺,這對您而言其實是個機會。”

“什麽機會?”

“皇上如今想必被謠言弄得龍顏大怒,您若是能幫皇上解決這一困擾,皇上必定對您另眼相待。”

六皇子眼睛一亮:“公釗可有方法教本王?”

柳公釗道:“百姓愚昧,很容易被人誤導,但想要百姓改變想法也很容易,只需要降下一場祥瑞便是。”

天災是上天降下的災難,證明上天對人間不滿,那祥瑞便是上天的獎勵,代表上天對人間的認同。

六皇子瞬間就明白了柳公釗的意思,笑道:“還是公釗聰明,本王這就安排人去督辦此事。”

“王爺不必著急,此事傳聞剛剛開始,王爺大可等傳聞最激烈的時候再出面。”

“本王明白。”

昭睿郡王府

霍謹博同樣得知了傳聞的事。

“王爺,對方很謹慎,且做足了準備,對皇上不利的傳聞僅一夜功夫便傳開,任大人說他需要時間調查幕後之人。”

霍謹博頷首:“讓他盡快查清楚,此事鬧得太大對朝廷不利。”

霍謹博實在沒想到永康帝還有弑兄奪位的往事,又正好趕上萬壽節發生地龍翻身,也難怪百姓的情緒這麽容易被調動起來。

猴子稟報道:“王爺,方才柳公釗去了昭德郡王府,恐怕也和京城的傳聞有關。”

霍謹博猜測道:“柳公釗估計是想到了處理傳聞的方法,去給六哥支招了。”

“那小人讓人詳細打聽一番?”

霍謹博擺手:“不必了,當務之急是找出散布謠言的幕後之人。”

永康帝弑兄奪位的事,知道的人並不多,如今突然被爆出來,對方選的時機非常好,霍謹博懷疑這背後有他不知道的勢力存在。

幸虧霍謹博一直讓人注意著民間輿論,還算有跡可循,只是需要時間。

就在霍謹博和六皇子都在行動時,民間的傳聞愈演愈烈,幾日過去,已經演變成要讓永康帝下罪己詔的地步,民情激憤,皇宮門前已經有百姓聚集。

如今天氣越來越冷,但凡出現一例因為請願而凍死的百姓,事情就會失控,朝廷不得不重視這件事。

勤政殿

永康帝面無表情,問道:“幾位愛卿覺得此事該如何處理?”

兵部尚書邱智喻道:“百姓們敢這般行事,無非是仗著皇上仁慈,等微臣派人將幾個領頭的抓起來,他們自是不敢再猖狂。”

“然後呢?”

邱智喻道:“然後事情不就解決了。”

“荒謬,”右相秦守洪道:“邱尚書此舉只是在堵百姓的嘴,你能堵住他們的嘴,還能堵住他們的心不成?此舉治標不治本。”

“那秦相覺得如何?”

秦守洪道:“如百姓所願。”

百姓的請求是什麽?

讓永康帝下罪己詔!

柳修嚴瞪眼道:“你瘋了!下罪己詔豈不就是承認自己錯了?”

秦守洪道:“皇上只是不忍百姓受苦,甘願放棄個人榮辱換得天下安穩,這才下罪己詔,此乃心系蒼生之舉,皇上並沒有錯。”

秦守洪的意思很明顯。

罪己詔可以下,但內容由他們決定。

永康帝是天下共主,如今他的子民受難,他感同身受之下才下罪己詔,而非承認是因他之過害百姓受難。

這個因果關系很重要,永康帝不可能承認百姓因他受難。

柳修嚴冷笑道:“秦相未免想得太好了,百姓愚昧無知,他們那裏會管你罪己詔寫得什麽,他們只知道皇上下了罪己詔便代表皇上認錯了。”

秦守洪沉默一瞬,道:“如今群情激憤,在京城周邊還有眾多百姓流離失所,他們心中的怨氣需要發泄,若是朝廷置之不理,萬一激起民變怎麽辦?”

“京城有數萬步軍營和巡捕營將士,本相倒要看看哪個敢亂來!”

“武力鎮壓不可取!”

“朝廷已經在派人安置百姓,皇上一直在督促此事,如此愛民之心還不夠嗎,皇上沒錯,為何要受刁民逼迫?”

柳修嚴和秦守洪各有各的道理,誰都說服不了誰。

這時,禮部尚書江時昆出聲道:“皇上,微臣贊同秦相所言。”

“百姓都是健忘的,他們如今只是需要朝廷給他們一個交代,只要朝廷滿足他們,百姓就不會再鬧,等此事過去,百姓們也不會揪著此事不放,皇上愛民如子,此事有目共睹,百姓屆時只會感念皇上的恩情。”

秦守洪和江時昆都傾向息事寧人,只是下罪己詔而已,這並不會影響朝廷的統治,但若是任由百姓的怨氣加重,那才是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