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他去見了陳慢(第4/4頁)

第二日,一窮二白、家徒四壁、無錢再賭、四處欠債的易北海摸出了家裏生銹的一把殺豬刀,在磨刀石上戧亮了,包進厚厚的臟墊布裏。

然後,他去村口的小店威脅店主給了他店裏所有的現金,踏上了前往滬州的路……

幾天後,易北海殺醫事件猶如一聲巨雷,炸痛了整個國家的心臟。

媒體上,平台上,充斥著對事件的震驚,對罪犯的憤怒,對秦慈巖的緬懷。

但漸漸地,一些滑蛇毒蠍就借著亂象出洞了。

“秦慈巖是否真的像他表現的那樣醫者仁心,悲天憫人?”

“易北海母親之死確實存疑。”

“易北海是值得同情的,他和母親生活得一直很窮困,吃了上頓沒下頓,這樣的小孩心理扭曲也是正常的啊……”

諸如此類嘩眾取寵的文章和論點開始被一些公眾號和大V輪轉。不少人為博眼球,從秦慈巖的學術論文質疑到秦慈巖的人品,還認為他既然年紀大了就該退休,沒必要留在工作崗位上放不下權力,最後害人害己。

更有甚者,開始想方設法對秦慈巖以及其家人進行所謂的深扒。一會兒說秦慈巖女兒怎麽嫁了個外國人去了國外定居,外國人有什麽好的?這簡直是拿著祖國的錢供了個賣國賊嘛。

一會兒說秦慈巖妻子年紀比他小了十多歲,她為什麽要和他結婚呢?那一定是因為想要他的錢,沒準都不是正房,大家夥兒再用力扒一扒,說不準還能扒出是小三上位。

受害醫生的私事居然成了這些人的迷藥,讓他們聞不見醫院裏還未散去的血腥,肆意沉淪進了一場剝食隱私嚼吞人心的狂歡中去。

還有某個大v,不知從哪個犄角旮旯裏,找出了十多年前秦慈巖前往抗災一線救治傷員的新聞紀錄片,大v深諳如何興風作浪而不受懲罰,他什麽也不說,但偏偏只截取了秦慈巖一行人在救護車上因為太累太渴,旁邊的小醫生心疼老師,開了一瓶葡萄糖遞給秦慈巖喝的那段畫面。

評論區:“我沒有不尊敬秦老先生的意思,但是有一說一,在這種災區物資都很緊張吧?給病人搶救肯定都不夠用,他這一口下去就喝這麽多……有沒有考慮過那些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災民?”

“他喝葡萄糖給錢了嗎……”

“專家們權力都很大的,你看他想給人家免手術費就免手術費,怎麽可能喝葡萄糖給錢啊。我認識滬一醫院的內部人員,他們說專家都黑得很,一場手術下來紅包不少於五位數,如果你看到他們減免了病人費用,其實就是有的時候他們要拿病人去做一些風險試驗的,不然怎麽鍛煉醫術。”

但最讓人感到震驚和心寒的,還是對易北海的行為界定。

通報調查公布,易北海竟然是個間歇性精神病人。

根據《刑法》第十八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

雖然後來各種證據顯示,易北海在謀殺秦慈巖時,精神狀態完全是正常的,沒有任何不能自控的狀況,易北海依然被宣判處以死刑,但在這過程中,各方的拉扯,社會上一些令人不解的輿論,還是讓當時的很多醫護人員們感到無比憤慨和傷心。

這些事情,直到現在,都還有人念念不忘地在評述著……

謝清呈想著當年的事,面無表情地看了一會兒,走上前——

“謝清呈?”

背後忽然傳來幾個人的腳步聲,還有一個女人驚詫的聲音。

“你……怎麽會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