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離別(第2/2頁)

皎皎幾乎下意識後退幾步,直到確保下方看不見她,才止住了腳步。

她不欲將自己的任何情緒泄露給徐空月,就連她前來相送都不想他知曉。因為那意味著她已然心軟和不舍。

可這偏偏是她最不容許發生的。

她聽著大軍浩浩蕩蕩走過,留下整齊劃一的步伐聲。那腳步聲承載著無數百姓的希望,是大慶強盛的象征。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軍隊,才能震懾四方,令北魏不敢輕易來犯。

午後的陽光似乎太過刺眼,皎皎微微闔上眼睛。如今,大慶戰無不勝的將軍遠赴西南戰場,是希望,也是陌路。

她不知道大慶的將來究竟會怎樣,有沒有人能替代徐空月的位置?她唯一知道的,就是她的夙願即將以償。

大軍出發的同時,西北邊境的程毓簡收到了旨意,封他為西北都護,統領西北三軍,管理轄境的邊防、行政和各城事務。另封大理寺少卿李憂之為西北同知,監督西北三軍,與西北都護共同處理轄境的行政和各城事務。

而都護之下,再設副都護一職,由齊國公舉薦之人擔任,輔佐都護管理轄境的邊防與各項事務,以及掌管與朝廷對接之責。

自此之後,大慶百年局勢發生更改,邊境之地逐漸開始出現三權分立之勢,也為大慶的將來埋下了風險。

大軍出發三日之後,皎皎於長安城三裏外的折柳亭送別李憂之。

雖是前往西北赴任,路途遙遠,物資匱乏,但李憂之依舊選擇輕裝出發,兩匹馬,少許行禮,一位仆從。

他仍是初來長安時的模樣,意氣風發,恣意瀟灑,不被外物幹擾。

這幾年,他在朝中與徐空月一黨處處周旋,著實為皎皎解決了不少難題。如今看著他即將遠去,皎皎心中頓時湧出幾分不舍。

然而李憂之卻拱手道:“謝公主成全。”

他不是不知道,皎皎先前有意招他為駙馬。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但他志不在此,雖然配合她演過一段時間戲,但總歸是不情願的。如今皎皎讓他擔任西北同知,也算是徹底成全。故此,他才會出言道謝。

皎皎卻笑了笑,半真半假道:“倘若李大人有朝一日不想做同知了,那麽本宮隨時於長安恭候你歸來。”

李憂之也笑了起來,“倘若微臣當真在西北混不下去,定然無顏再會回到長安,面見公主。”

他坦坦蕩蕩,沉著冷靜,不過分驕傲,也不妄自菲薄。

皎皎當初也是看重他的這一點,才將他提拔至長安城。而他所作所為,也從未辜負皎皎的期望。

她抱拳對李憂之道:“鵬北海,鳳朝陽,君攜書劍路茫茫。只願明年青雲去,不笑世間庸人忙。”

李憂之還禮,臉上的笑意隱去,神情變得莊重起來。“微臣謹記公主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