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君恩 雷霆雨露,皆是皇恩。……(第2/3頁)

眼中帶著幾許迷茫和恐懼,道,“六郎,其實路有多條,不是非要一條道走到黑的。”

“你、若能君臨天下,裴氏便依舊能恢復往日榮光。”

至此,李慕基本明白,逼也無用。

德妃待他自是真心,不容置疑,然他要的一個“為什麽”亦注定難在她身上尋出端倪。

何必去逼一個苦心將自己養大,視自己如親子的人!

這世間路坎坷艱難,亦無多少舒心人,且讓她得一片安寧吧。

哪怕是短暫的,片刻的。

李慕請教著李濟安,讓他來所為何事。

李濟安指指案上銅爐,示意他烹茶,李慕頷首應下。

“近來府中很忙?”李濟安問。

“湯賊尚且在外,群臣不安,臣心惶恐。”李慕炙餅碾末,“故兒臣正全力抓捕。”

李濟安聞言,不置可否。

片刻道,“眼下湯賊一事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大郢千秋基業,需要傳承。”

李慕取火燒水畢,就要酌茶,只靜靜聽著,未曾言語。

“你如今二十又六,你三哥又長你三歲,你們後院不盈,膝下單薄,該承擔起責任,為我大郢開枝散葉。”

話至此處,李濟安笑了笑,“你退了陰氏的婚,乃因不想連累她。如今身子大好,長安城的姑娘多少都盼著呢,且放眼挑一挑。”

“不急!”李慕已經烹好茶,雙手捧給李濟安,“且待國中安定,再論兒臣之事無妨。”

“這是什麽話!如今我們大郢是失而復得,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待真正恢復到以往的繁榮安寧,也不知要多少個年頭,你便不娶了嗎?”

李濟安尚是慈和模樣,“當是先成家,再立業,祖宗的話總是有理的。”

李慕捧著茶盞飲了口。

“再則,最重要的一點,我大郢逢戰亂國破而還都,總算是死裏逃生,此刻若有新生之物,當是祥瑞臨朝,妙不可言。”

“便是司天鑒亦是如此言。”

“故而,朕想著,既要是承了國之祥瑞的,人自然比物更好。”

“眼下,若是有個小生命降臨,你想想,可是我預示我大郢福祚綿長!”

“所以,你該娶親了。”

李慕頓下手中茶盞,聲音尚且平靜,“大郢,還有太子,太子亦有子嗣。”

話語落下,李慕便意識到了李濟安要說些什麽。

果然,皆是對涵兒的不滿。

話至最後,李濟安也頓了下來,片刻道,“國中尚有太子,然六郎你便不想再進一步?”

“若是太子繼位,怕是你想做周公都不安生。”

“兒臣沒有周公的賢德,做不了周公,故而不安生的也不一定是兒臣。”李慕將話重新遞了回去。

“那六郎就不想旁的事……”李濟安拍了拍他的位置,“同樣的,若是太子坐在這了,你便是抓了湯思瀚又有何用?”

“自然是有用的,如今坐著的不還是父皇嗎?”

此言一出,李濟安變了臉色,沉默地看著自己的小兒子。

竟是這般油鹽不進。

琉璃宮燈中,燭火燒去一截,滴漏亦是少去一層。

李慕起身請辭。

他已經明白,今日陛下留他至今的緣由。

是要他放棄為裴氏翻案。

至少在他有生之年,不得翻案。

他,自是做不到。

李濟安聞最後話語,看著躬身跪安的人,一時沒有開口許他離去。

“父皇,兒臣告辭!”良久,李慕自己起了身。

從裴氏身死,七萬精兵陣亡,天子手中出了禁軍和金吾衛,並無多少兵甲。而李慕卻從敦煌到長安一路,掌了不少人。

李濟安胸口起伏劇烈,鐵青的臉色中,眉宇擰得更緊。

為君三十年,最後竟是這個小兒子忤逆自己。

正欲開口間,外頭宮女匆匆來報,言說德妃口吐鮮血,突發昏厥,需請太醫。

李慕立時頓下腳步。

“莫急!”李濟安尚自坐著,面色稍稍恢復了些,只笑道,“過來,六郎!”

他從袖中掏出給的瓷瓶擱在案上,“你去將這個給德妃服下,她便大安了。”

李慕接過藥,有些狐疑地看著李濟安。

“朕如今是沒了兵馬,不如六郎年少有為。但朕仍是天子,禦座之上坐了數十年——”李濟安伸手正反面看過,“翻雲覆雨手顛倒間,尚能斷人生死。”

“德妃今個來此用膳,乃朕之恩德。這廂中毒,亦是恩德。”

李濟安擡眼掃過李慕,“明白了嗎 ,六郎?”

李慕扯著嘴角笑了笑,他自然明白了。

帝王告訴他——

雷霆雨露,皆是皇恩。

“明白就好,去把藥喂給德妃吧,太久也傷身子。”

“父皇可還有別的教誨?”李慕沉住性子。

“裴氏司徒府將你教得很好,朕也沒什麽旁的囑咐。就一點,阿曇尚在宮中,哪一日同德妃般吃錯了東西,便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