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城破 你真像你阿娘。

興德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二, 由六皇子李慕掛帥,從嘉峪關領軍八萬東上收復長安。

同他所料相差無幾,之前的先頭部隊在天水城同湯思瀚的五萬精兵迎面接上, 甘、雲二州的三萬兵甲到底多年鮮少操練,不敵成日備戰的湯軍,但好歹硬抗了三日之久,直待蜀地兩萬人手到齊, 遂兩軍成膠著之態。

湯思瀚雖無外援,然手中尚且還有人手, 遂又推三萬兵甲至天水城增援。

這消息傳到李慕耳中時, 他亦不曾有多震驚。從嘉峪關一路東進時, 他並非只領軍前往,而是在開拔當日,便讓酒泉、安西、張掖、蘭州四處的兵甲依次推進, 而他所帶將士依次換防各處,如此既始終保證了這些城池的占有,護著身後親族,又提高了增援速度,減緩兵耗。

長安城中的湯思瀚倒抽一口涼氣,那個十六歲便在陽關道一戰成名的少年皇子, 贏得絕非偶爾。大抵當年潼關陣前,有他在,亦輪不到自個入主長安。裴氏七萬精銳亦不會那般埋骨沙場。

然如今已是箭在弦上,若就此投降,亦是死路一條。索性橫心一擺,湯思瀚僅留一萬親兵護身,將剩余全部兵甲盡數派往天水城。

開戰三月有余, 轉眼已是興德二十八年二月,春寒料峭,冰雪未消。

以天水城為界,城中湯軍連著昔日投降的東道線上的世家,共計有十一萬兵甲。而隨李慕而來,四方匯聚欲收復長安的,共計九萬人手。

如此二十萬大軍對峙於天水城外的鳳臨原上。

雖說九萬對十一萬,且還是攻城戰,局面並不理想。然西北道上的世家,尤其是陰莊華的一萬府兵,乃陰氏一族世代守邊錘煉的精銳,二月末第一次攻城,便直吞了湯軍派出的東道線世家籌集的四萬兵甲。

兩軍休整數日,第二輪上去的是李禹蜀的人手。這一路而來,李禹急著奪功,倒也是讓人鉚足了勁,雖不如陰家軍那般以一敵四的壓倒性戰績,但總算平分秋色。

只是他到底舍不得自己蜀地的親兵,四月裏,兩軍進入白日化狀態,決戰在即。湯軍僅剩三萬,原本投誠的士族府兵或戰死,或提前降了李慕。而李慕手中兵甲依舊有八萬之多。

攻城戰,十則圍之,五則攻之。

雖如今李慕之人手只多余湯思瀚兩倍,沒有五倍之數。但因湯思瀚無有援兵,且天水城中缺糧少箭,李慕處則由裴朝清送來補給。遂,李慕本想圍而滅之,以省兵力。

然四月中旬,裴朝清傳來信息,西去一帶,氣候驟變,雨天突襲,損壞食糧無數,如今有價無市。只催李慕速戰速決。

故而四月二十這日,李慕率先豎起沖鋒旗幟,開始了最後的決戰。

而在此三日前,李禹言說要去迎候已從蜀地出發的天子,遂將人手半數調出了戰場。

臨戰撤兵乃大忌。

雖李禹只挪走了一萬,還留著近萬人於此,不多不少的人手,影響不是太大。但終究有損士氣。

李慕知他心思,左右還想著重回長安後的權利分化事宜,心中雖惱怒卻也不好在此間表露,以免軍心更加動搖。

只如常調兵攻城。

這一日,決戰的頭一場攻城戰打響,李慕尚在主帳中接收指揮將領往來行軍。當是湯思瀚起了死志,城中士氣亦足,兩軍廝殺得格外慘烈。

李慕親上擂鼓台助威,中路催城門,左路襄援,右路圍堵,剩的李禹的人在後方待命。

李禹撤兵想要保留實力,那麽此間功績,湯水可分,魚肉亦半點不會讓他沾。

李慕確實不在朝中多年,然當年司徒府中教於他的原不僅僅是領兵作戰的方法,鎮國公主亦授他如何賞罰牽制將領的謀略。

如今他回首便盡數用在了李禹身上。

從黎明到日暮,鳳臨原上烽火連天,戰鼓震星辰。

暮色浮上,沖鋒的號角絲毫不曾停下。天水城城門已經現出縫隙。李慕親至戰場督戰,已震士氣。

破城便在眼前,李慕始終不曾見湯思瀚身影。按著同裴朝清的計劃,他自然希望湯思瀚已經棄城出逃。然觀此間守城之堅,似是這人尚在城中。

李慕騎著踏雪馬上停在中路陣中,將前方局勢盡收眼底。

若湯思瀚尚在城中,他便需親自開個缺口與他,容他離去,引蛇出洞。

李慕直覺所觸,張掖城中只是一場意外,並未湯思瀚本意,而湯思瀚身後當另有其人。

“六弟,今日亥時,我們必入長安。”右手邊,李禹之言順風飄來。

他竟帶著一隊人手,直入廝殺的陣中。

“殿下!”李慕手下屬臣大驚,“這太子殿下豈可不遵軍令,他們明明領的是堅守後方的命令。”

“容他去吧。”另一幕僚不屑道,“左右便是那點心思,只是這委實難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