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用兵 頭一回覺得甜姜亦是辣的很。……(第2/3頁)

李禹無話,頷首點了身後的屬臣去發令。

李慕也沒多話,只端來案上茶水飲了口。自庫車道受傷起,他的傷便不曾好透,如此寒風秋雨,又是漏夜時分,他確實有些體力不支。

待這廂結束,他有些疲憊地揉了揉眉心。

然,即便如此,他的聲音依舊再度響起,“目前梯隊阻隔戰是耗能最小的,湯思瀚手中兵甲尚存,當不少於十萬。且聯合了突厥和回紇,我們要存著實力,以備最後的決戰。”

“而且最有戰力的龜茲國,極有可能即刻越境,本王剩余兵甲釘在這西捶線上,尚且不能動。”

“你挪一萬人鎮守嘉峪關。”他側身對著陰莊華道。

陰莊華自無異於。

這半晌,自李禹開口尋問李慕如何分配路線、擇取統帥開始,陰莊華方徹底看清這兩人的差距。

亦感慨百年世家裴氏,擇人栽培的目光。

她雖不知李慕當年,因何棄裴氏女離去。然於天下而言,李慕勝過李禹不知幾許。

她的目光重新落在胞妹身上,只想著如何盡早將她脫出那汙泥之地。

而此間堂上,李禹面色明滅幾許,勉強維持了一貫的溫和寬仁之色。只傳來侍者,命後廚送上宵夜,給諸人增補解乏。

一側世家首領拱手謝過,心中卻皆有了幾分計量。

太子尚且還在想著中路統帥的位置,齊王殿下竟連兵甲都分派了下去。

一時間,他們竟辨不清,到底是齊王殿下一心司戰抗敵,還是根本沒將東宮太子放在眼裏。

未容他們想明白,齊王的話語又再落下,催的他們振奮精神。

“大軍出發,各門皆有家眷。旁的不說,便是皇兄處有太子妃和良娣,本王亦有王妃,諸公亦是……”

“這自是隨軍同往。”李禹這晚終於尋到一處機會,想扳回一點顏面,“昔有劉皇叔攜民渡江,方成仁義之舉。如今戰火燒來,孤雖無皇叔之勇氣,然自要帶上妻兒,諸位亦是,攜妻帶兒於身側,也可不受戰亂分離之苦。”

“不必如此。”李慕合了合眼,掩過疲色,“此間同劉皇叔不同。且不論我們本就是收復戰,便是湯思瀚舉兵而來,我們前線抗敵,家眷就在我們後方,本就是安全的。”

“事成,我們自回首帶她們回家。失敗,她們為我們斂骨埋土。這期間,就無需讓她們陪著吾等風餐露宿,看白骨血流。”

八地高門的家眷皆在這西北道上,對於李慕的話自然更加贊同,遂個個點頭表示同意。

“既如此,齊王殿下,臣有一提議。”隴西季氏的家主季懷遠道,“不若讓我們這些家眷皆匯在一處,如此可以讓各家留下的護衛聚在一起,有更好地保護。我們也可省些兵力。”

季懷遠誰也不敢得罪,話是對著李慕說得,話畢仍然不忘拱手問過李禹,“太子殿下,您覺得如何?”

“如此,甚好!”李禹壓著怒氣笑道。

“既這般,便將各地家眷都迎來敦煌郡。”李慕對著陰莊華道,“如此,你留下吧,總需有個人掌此地事宜,保護她們。”

若前頭種種都是公義,到這廂已然是為了心裏的那點私情。

他舍不得裴朝露隨軍前行,亦不放心留她在此間。理智上明白留下是再安全不過的,但情感上到底怎麽也說服不了自己。

此間還能用、還能相信的,便只有身畔的人了。

卻也對她極大的不公平。

他帶走她陰家兵甲,卻留她於敦煌本地,直接的戰役她都參與不到,他日論功行賞……李慕深吸了口氣,悄聲道,“你放心,待事成入長安,我們便成婚。此諾,稍後我便手書與你,可蓋紫綬金印。李慕決不食言。”

李慕想,有“齊王妃”三字,她當可以給家族於交代了。

而他能給的,也唯有這三字了。

“陰姑娘掌兵甲多年,與男兒良將無異。眼下人手本就緊張,還是領軍而去吧。”屋外,響起個溫和淺淡的聲音。

是裴朝露領著一眾侍者送來宵夜。

她來了,有一會了。

頓在屋外看到了些,也聽到了些。

她緩步走向李禹身邊,神色溫婉平和,“殿下,如今用人之際,三軍易得,一將難求。且讓陰姑娘去吧。”

“這處,妾身來守便可。”話是對李禹說的,然低垂的眉眼裏,余光還是落在了別處。

她原與李慕一樣的想法,總也不能讓人家吃太多的虧。

畢竟,那姑娘已經是他的未婚妻子了。

陰氏無子,陰莊華為長女,肩上一樣擔著振興家族的責任。

推己及人,裴朝露對於先前看到他二人並肩而來時,心裏驀然騰起的那股酸澀,感到羞愧。

她有什麽資格和立場心酸難過呢?

這樣一想,她開口想要制止林昭送去的湯,然眾目睽睽之下,只得抿唇將話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