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2/2頁)

不過這些事聽起來多,卻壓根不是謝時如今操心到苦夏毛病都犯了的歸因,他愁的事情另有緣由。反倒是楊老先生心思玲瓏,思索半響,放下冰碗,忍不住道出了多日的疑惑:“聽聞探微專擅農業,不僅制了廣為所用的新犁,還育出了增產的仙稻。近來你總往城郊田莊跑,可是這仙稻出了狀況?”

一聽到或許是仙稻出了問題,其余人也紛紛緊張起來。這仙稻自他們來到樂縣後,便屢有聽聞,本以為只是民間雜劇班子胡編亂造的事物,不可信,哪知道這仙稻竟是出自謝時手中,且確有其稻!不少儒士哪怕半信半疑,不通農事,也對其關注得很,恨不得去田中就近觀摩一番,只可惜謝時推說此時田中稻種還未長成,還看不出什麽不一樣來,諸位才歇了這心思,這會兒聽說這人人翹首期盼的仙稻可能出了問題,自然擔心。

這可是據說畝產能夠翻倍的仙稻!正值亂世,大半農田受戰火波及,荒廢無耕,百姓流離,但凡心懷天下之人,誰人不盼望著有此仙稻救命救世呢!

“先生們放心,非吾田中水稻出了問題,”謝時趕緊安撫住在座諸位,又詳細解釋:“諸位先生想必都有所感知,去年冬日氣候異常,乃極寒之冬,便是福州都降了幾場大雪,當時晚生心中便擔憂來年氣候將旱,於農事不利,沒想到如今擔憂成真了。

說到此處,清雋絕倫的青年微微蹙起眉心,嘆道:“時值小滿時節,江河卻不滿,反而日益幹旱,謝莊的試驗稻田因晚生早修了水渠,灌溉不成問題,加之試驗稻種本身便耐旱,所以倒是不必擔憂。但晚生聽聞其余地界的農田如今因雨水不足,夏收恐收成減半,尤其越往北旱情越嚴重,晚生不免心中時刻擔憂。”

老百姓日子本就不好過,若是再加上旱災,那這天下可就更亂了!謝時不禁無奈嘆息,他無能為力,只能一手做好防旱防蝗方案——大旱之後必有蝗災,接著每天更加勤快往謝莊跑,守著田間的寶貝試驗苗。通常情況下,人無法勝天,旱情一旦來了,誰也阻擋,哪怕謝時手上有高產糧種,也不可能撒豆成兵,一下子種出大量糧食來養活天下百姓。

試驗苗雖說遠水救不了近火,但旱災不會只影響一段時日,好些地方一旦經受旱災,生機在幾年之內都緩不過來,所以謝時手上這些高產稻苗,其實是為了大旱之後的民生恢復做準備。

謝時的擔憂不無道理,此時的福州,韓伋案桌上便堆滿了來自各地的書函和軍情戰報,身穿玄袍頭戴玉冠的男子手中翻閱一封封文書,眉頭皺緊,半天都沒松開過。長江中下遊的旱情竟是比福州、樂縣等南地還要更嚴重三分,波及範圍也更廣,有些地方的百姓甚至連春播都無法順利開展,官府也無所作為,甚至表示稅賦照舊,走投無路之下,不少地方的百姓們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反了!

民心向背,大廈傾頹,竟到了如此地步……這是天要亡蒙朝也,時機已到了……

韓伋放下信件,走到窗邊遠眺,卻是忽然想起遠在樂縣的那人。聽聞他的阿時近日在書院講會上演了一出名為《仁道》的新劇,暗諷朝廷□□不仁,為他撐腰造勢,他韓某人有幸得此阿時這等“仙人”相助,豈非證明,天道助他顛覆這乾坤?

可惜聽聞他的“小仙人”近日犯了苦夏的毛病,又總往田莊跑,也不知是不是因擔憂旱情引起的,本就不甚康健的人兒,若是再消瘦下去,身體可吃不消。韓伋思及此,暫時放下公務,研墨揮筆。

於是昨日剛往樂縣來回跑了一趟的信使又揣上主公的信箋和備下的開胃小食,熟門熟路往樂縣而去……

信使苦笑:兩位大人(談戀愛)開心就好,不必管我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