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說來湊巧,佛跳墻這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閩菜經典代表作,真正的歷史上其起源地便是福州。傳聞中是清光緒年間一位福州官員為了巴結布政使周蓮而誕生的,正宗的佛跳墻集齊山珍海味之大全,需要用到幾十種主料,十余種輔料,過程復雜繁瑣,食材眾多。

而謝時做的這道羊肉魚翅佛跳墻,事實上只借了一個佛跳墻做法的殼子,裏頭的用料倒是沒有那麽多,頂多只用了八樣,如同菜名一般,羊肉和魚翅是重點用料,羊肉還不是取羊身上的普通部位,而是用的膠質最飽滿的四只羊蹄,同雞肉、鴨肉和火腿這些家禽,以及魚翅、海參、鮑魚、幹貝這些海珍裝入紹興酒壇中,綴以鴿蛋、香菇、筍尖等,以荷葉封口,先是旺火煮沸,後用文火煨燉足足五六個小時方成,聽起來有如大亂燉,實則極其考驗廚師對火候的把握,以及對各種食材精華的提取和保留。

此菜品也非謝時原創,而是他在廣州一家老字號新興酒家品嘗到的,當時便驚為天人,過後在家中仿制,又在此基礎上改進,從前品嘗時便覺得味道驚艷,穿越一趟,擁有了超強五感的謝時,竟然將這道仿制菜品的味道又提升了不止一個層次。

這一壇哪怕經過簡化後依舊需要花大工夫制作的極品菜肴,謝時並沒有多做,主要是食材也不夠,四十只羊蹄也將將只夠做了十三壇。仆從連帶著酒壇子攏共端上來兩壇,酒壇瓶口處以荷葉密封,因而未漏出一點香氣,眾人初初不以為然,直到壇蓋啟封,一股濃郁的葷香同淡淡酒香結合而成的奇香撲鼻而來,不知不覺,眾人便已心醉神迷。

上菜的仆從將酒壇中的肉塊和湯分量均勻地舀入瓷盅中,白色瓷盅中,湯色猶如金黃的玉液,完全就是不下一滴水,純靠原汁燉出來的精華,羊蹄和其他葷肉的膠質仿佛都已經融化在這金湯中,醇香鮮甜,甚至還因為膠原太多了,喝完湯後還有一點黏唇。

壇中的食材早已被煨至軟爛,入口一抿便化,而各種還可以從形色中辨別出食材的用料,一嘗才知,其原本的味道早已不存,經過廚子妙手提煉,如今早已合為一新味,吃來唇頰留香,哪怕是接下來品嘗其他的菜色的時候,依舊回味無窮,念念不忘,宴席還未吃完,諸位便已經拊掌稱贊,評出了全場最佳。

“中原和塞北之地的蒙人,羊肉入饌,皆乃清湯,原汁原味下肚,未免過於清寡膻腥,老夫多吃不慣,還是謝公子此番羊宴做法更合我胃口,花樣精巧,濃湯赤醬卻不掩羊肉風味。”

“可惜分量太少了。”眾人如是遺憾道。

謝時卻不以為然,若是每人一大盅吃得心滿意足,吃飽了,之後的菜色哪還有肚子可以裝得下。再說了,好東西少才凸顯珍貴,讓人念念不忘嘛。

因此謝時只笑道:“總要留點肚子給後頭的菜。”

佛跳墻這樣的大菜之後,後頭便一連上了好幾個菜,其中羊腩煲好大一份,一揭開蓋子,沸騰的羊肉香氣和濃湯醬香撲面而來,還未嘗呢,就讓人口水直咽。羊腩煲中的羊肉集齊了整只羊身上最好的部位,羊腩、羊腩排和方才吃過的羊頸部位,斬成大小特定的肉塊,如此在煲中方能久燉不爛,開煲食之卻又覺軟糯多汁。

宋壽牙齒不好,嚼來卻全然不費勁,其中他最喜食羊肉皮,因為燉得夠軟,牙齒才剛碰到羊皮呢,便自動分離了。若是吃膩了,蘸上一點謝時仿制的九味醬或是辣椒醬,又是一番風味!煲中除了羊肉,還有甘甜軟綿的白蘿蔔和脆爽的荸薺、青蒜,尤其是吸收了羊肉煲精華湯汁的腐竹,簡直讓人直呼驚人,竟是同肉一般好吃。

吃完大肉,再品一品幾塊撈起羊耳,口感同豬耳差不多,爽脆彈牙,就是在座諸位大約都是第一次吃這部位,頗覺新奇。再每人來一根炭燒羊肉串,後廚不惜用料,每根串上直接串了十大塊羊肉,炭火將羊肉上大多數油脂都灼燒了,只余下泛著些微油脂的嫩肉融化在舌尖上,其上撒了薄薄一層孜然,一股西北風情撲面而來。

韓伋率先拿起一根羊肉串來啃,其余人見這位都如此不拘小節,自然也不會扭捏以為此舉不雅,大口吃肉才是真漢子!最後因為羊肉串烤的實在過香,諸位風度翩翩的名士愣是把每一根上的肉都啃得幹幹凈凈!啃完羊肉串,放下竹簽,一人取一塊隨著菜一同遞上桌的濕布一擦,又可以體面迎接下一道菜。

前面的主菜皆已經上完,謝時便為後面的宴席準備了好幾樣主食,天南海北的款式,任君挑選。無論是皮脆肉香的羊肉煎餃,還是羊奶味十足的羊奶燕麥包,亦或是將羊骨燒烤後下米煲了五個小時的鹹香羊骨粥,都精彩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