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拙政園。

蘇州知府與曹寅的辦事能力是可以肯定的,加之此事幕後黑手做得並不高明,不過仗著趙清韻一介孤女無權無勢,以為誰都可欺罷了。

再有胤礽的一番言語操作,孫周陳三位先生只怕恨不得把知道的全供出來,避免自己成為首惡,此等情形之下,於他們而言,自是罪責能減輕一分算一分。

於是案子不到兩天就查了個水落石出。

如胤礽所料,這事確實為劉家主導,但因著新式紡織格局帶來的利益沖突,許多人都插了一手。

法不責眾,這個詞雖然讓人不喜,卻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不可能把這些紡織商全給辦了,否則江南紡織行業怎麽辦?那麽多做工的女工怎麽辦?

胤礽蹙眉,長聲一嘆,如今之計,也唯有懲辦劉家這個首惡,以達到殺雞儆猴的目的了。他看向蘇州知府與曹寅:“兩位大人覺得該如何處置劉家?”

蘇州知府言道:“劉家雖只是想搶奪紡織商會以及趙家在紡織業的地位,沒有別的意思。但正如太子所說,此事若真成了,張玉博或會成為先例,引來效仿者。劉家此舉可謂禍患無窮。微臣認為可以用這點入罪。”

若只是生意上的對抗,是沒什麽處罰的,就是有也較輕;可若以禍亂社會入罪,劉家不說徒刑流放,也至少是抄家。

胤礽看向曹寅,曹寅毫無異議,一想也是,不過是個妻子的乳母,有什麽好異議的。曹家還不至於糊塗到這個地步。

“姓孫的那三個人呢?”

蘇州知府頓了一下:“這些日子煽動百姓、引導輿論之事以孫周二人做的最是積極。也是因為他們有功名在身,又擅長避重就輕話術,影響力較大,不只百姓,還有一些文人也願意跟著他們說。

“姓陳的雖是鄉紳,也有一定的威望,畢竟沒有功名,有些事做起來沒有孫周方便,所以此事是孫周為主,姓陳的只做配合。微臣建議不如革除孫周二人的功名,而對陳家便以罰銀為懲,太子覺得如何?”

讀書人寒窗一二十年就為了考取功名,功名於他們而言何其重要,革除功名這招等同致命一擊。至於對陳家的罰銀,別看懲處小,但一個鄉紳家資有限,罰銀足夠耗盡積蓄。尤其有衙門的備案與批評,陳家多年積累的威望與名聲一朝喪盡。

這還只是官方的。俗話說墻倒眾人推,這三人還有得受呢。

“就這麽辦吧。”胤礽點頭認可了蘇州知府的方案,又問起外頭的情況來。

蘇州知府神色復雜:“現今已經無人再說趙大姑娘不好了,對她全是稱贊。民眾將矛頭轉而指向了孫周陳三人,說他們居心叵測,差點連累整個蘇州府。目前外頭對這三人橫眉冷對,極盡討伐。”

胤礽嗤笑,民意就是如此。孫周陳三人利用民意,如今陰謀敗露,民意焉會放過他們?

“再有便是對張玉博,之前還有人勸說趙大姑娘原諒他。現在不只沒人說,反而有不少人來衙門請求嚴懲。便是刑部下了批文,同意來年秋日處斬都不行。他們想現在就看到張玉博砍頭,甚至有人提議車裂與淩遲。”

胤礽了然,半點不意外。他們覺得趙清韻有違夫妻綱常,便對趙清韻喊打喊罵;如今胤礽勾起他們對張玉博的恐懼,他們害怕張玉博的處置輕了,會引來效仿者,自然要嚴懲張玉博,刑罰一再從重,唯有如此,才能將張玉博樹立成反面典型,去警告那些心思不定之人。

胤礽勾唇:“車裂與淩遲倒是不必了。不過特殊事件特殊處理,若是民意高漲,倒也不必一定等到秋後,挑個日子砍了吧。”

蘇州知府應下。待他與曹寅告退後,晚間小柱子回到胤礽身邊,他這兩日都被胤礽派出去做調查了。但與蘇州知府和曹寅不同。蘇州知府以及曹寅查的是案子,小柱子查的是趙清韻的為人。

“奴才詢問了張趙兩家的鄰居,他們都對趙大姑娘頗多贊賞。一些蘇州城的老人也說趙家是積善之家,趙立仁在世時,每逢災年,趙家都會施粥。趙大姑娘受父母影響,這幾年未有大災,但冬日天冷的時候,趙大姑娘總會準備些饅頭發放給路上的乞兒。

“趙家夫婦去世後,趙大姑娘備受打擊,但趙家茶樓夥計與紡織廠的人都很齊心,也十分信任趙大姑娘。趙大姑娘強打起精神來處理家中事務,因此趙家並不見亂象。”

胤礽點頭,有些明白了:“就是如此,劉家才要趕緊出手。因為趙大姑娘非是普通閨閣女子,若她因父母之死一蹶不振,劉家便可直接趁她病要她命,犯不著多此一舉。

“然而趙大姑娘再是悲傷,也勉力打理家業。這樣的女子,若是給她點時間緩沖,她定能把趙家產業牢牢掌控在手中,甚至將紡織廠與商會一同撐起來。劉家怎麽能給她這個機會,自然要對她出手,把她打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