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俗世種種(第4/5頁)

這樣想來,怨鬼林之事由來已久。但近些年,或許是那東西胃口變大,又或許是什麽別的緣由,才多了那些準備還不完善,準備竭澤而漁的地方。

謝長明打算用問的。

那些不能言之於口的事,不代表沒有人能察覺出端倪,不代表沒有人反抗。

眼前這位罪臣,三十年前,是大元開朝以來最年輕的探花郎,從此平步青雲,擔任太子太傅。可惜的是,太子死了有兩年了。

謝長明對他的諷刺充耳不聞,只是問:“起事之時,你說你們的陛下瘋了,這世道塌了。他是怎麽瘋的?”

那人並不應答。

謝長明說:“人間的事,照例來說,無論好壞,都不可插手。但這件事,絕非人間之禍。”

所以以人之力,也難以扭轉。

這位斷了雙膝的罪臣陳旬,便回憶起從前三十年的事來。

現在這位康乾帝,於二十二年前登基,他有六七個兄弟,為了奪位,死了五個,剩下來的,也再無一爭之力,倒叫他一個病秧子成了皇帝。

陳旬道:“世上有些人,不求今朝,想的是得到長生,從前也不是沒有皇帝如此。”

但康乾帝可能先天不足,生性偏執,所以比旁人更固執些。

上位後,他先是大修陵寢,又要加固城墻,徭役一年一回的征。才開始沒發覺其中古怪,後來才察覺到不對,即便是苦役,死的人也太多了。

康乾帝雖病著,不太理朝政,但他會用人,重用之人,無一不是他最忠心的狗。他要錢,得給錢,要人,得給人,沒什麽感情,給不出來就踹到泥潭裏。

直至後來,死的人越發多,法條越發嚴苛,像是逼著人犯罪,邊境戰事四起,康乾帝不在意贏不贏,只在乎死了多少人。他用金銀珍寶起了摘星樓,誠心懇求上天,願得道長生。

太子由陳旬教養而大,不信鬼神之說,他不理解皇帝為什麽要建高聳入雲的摘星樓,不明白皇帝寧願將那些糧食爛在庫中,也不肯撥給將士。

陳旬道:“太子對我說,師父,我想去再上書一次,父皇不是不明事理的人。”

那天夜裏,康乾帝將跪了十幾個時辰的太子叫到摘星樓上,那裏有一尊煉丹爐,飄著寥寥青煙,太子又磕了幾個頭。

皇帝問他,是否有忠孝之心。

太子願以身相報君恩。

康乾帝便挖出他的心,投入煉丹爐中,說:“既生了你,養你到這麽大,也該為朕的成仙之路做些什麽。”

太子的屍骨,便扔到了行宮中的池子裏,死了也不過是個衣冠冢。

一旁伺候的小太監嚇瘋了,事後陳旬多方查證,問了許久,猜得到這樣的結果。

陳旬怎麽敢信,怎麽能信?

大元連輸三場仗,丟了十一二座城池,康乾帝說無能無力。

欽天監的靈台郎寫下夜觀天下,寫下箴言:“熒惑犯心,戰不勝,外國大將鬥死,一曰主亡。火犯心,天子王者絕嗣。”(注)

被砍了頭,屍身也不知所蹤。

那些隱藏於黑暗中的秘密,逐漸露在天光之下,無數含冤死去的人,活著祈求長生的人,二十年來,改頭換面,將這個王朝引向滅亡的人。

康乾帝絕不愚蠢,他相信長生,是見識到了這個世上確實有長生可言。獻上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難怪深淵的餓鬼除之不盡,這些年來,發作的越來越頻繁,這四洲上,不知道還有多少個改頭換面的怨鬼林,供養著深淵的是凡人的血肉,靈魂,瀕臨死亡的怨恨、痛苦、悲哀,最後這些都消失了,在池子中化成汙泥,捏成了一個一個,只能感覺到餓,不停吞食的餓鬼。

陳旬想,總要是奮力一搏的,人沒有活著等死的道理。他嘗試過,推開那扇門,皇帝就睡在裏頭,才吃了寶丹,沒有任何提防,睡的正香。而那個人,或許不能稱為人的什麽東西,只用一根指頭就屠盡上千禁衛軍。

人世間的教條裏,不能以簡單的好壞評斷,它如洪流一般吞沒一些人,但也讓人活下來,讓這個王朝運轉。而當俗世的綱常倫理徹底崩壞,當不屬於這個教條裏的人做了什麽,表面的平靜被撕毀,一切瘋狂,一切毀滅,沒有了船,王朝中的每一個普通人,只有一條被截斷的路,盡頭是死亡。

陳旬看得分明,他本來是不信所謂神佛,被壓的不得不信,但他也知道這神佛不是賜福,而是比俗世的凡人更惡,更兇狠,更沒有道德人性。

陳旬的聲音發顫:“他就是這麽瘋的,靠人命填來的氣運,能撐多久?你能救這世道嗎?”

謝長明看著他,神情沒有太多變化,只是說:“人間的事,我不能管。”

陳旬有種瀕死的頹喪。

謝長明繼續道:“但這件卻與修仙界有關,池子會填,不應該在人間的東西,也不會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