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第5/8頁)

有個人被氣得暈倒了,被守在偏殿的太醫拖去紮針,紮完針醒來,還又異常堅強地出現在朝上,勢必要爭出個勝負。

莫驚春細細觀察,發覺大部分官員並非不贊成陛下削弱諸王的勢力,而是深感陛下手段之粗暴狠厲,若是能夠循序漸進,或許不會有眼下的反撲。

然這其中也確實有渾水摸魚之人,不動神色地挑撥著幾方爭論。

莫驚春凝神觀察著那個人,應當是……恒生?

是恒氏的人。

恒氏在經歷了滅門慘劇,找到竇氏古籍後,又逐漸銷聲匿跡,不怎麽出現在眾人眼前。但是莫驚春知道,林氏的不少證據,還都是恒氏落井下石給的。只是恒氏做得很巧妙,表面上也看不出來,若不是有人細查,此事未必會引起注意。

世家一般是不會對同為世家的人下手,可惜的是林氏左右逢源太過,既想要跟恒氏保持著從前的關系,又貪圖清河王之前給出來的利益,險些跟清河王結親。

恒氏跟清河王,可是有大仇!

恒生厲聲說道:“如此激進手段,便是得了一時安寧,這天下便能太平嗎?誰不知道此事是為了百姓好,為了朝廷好,然此刻百姓沉淪戰火,世家不得不搬遷,難道便是好事?”

莫驚春聽著如恒生這幾人的話,卻是露出了有些奇特的笑意。

看來世家裏,已經有人逐漸回過味來了。

正始帝是聰明人,可世家權貴裏,也不都是傻子。

這數月的時間,再加上最近林家的出事,如果他們還看不出來皇帝之前是有意放縱的話,那才是太過奇怪。

然他們都不敢表露出太過鮮明的針對,只能暗戳戳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莫驚春慢吞吞地出列,平靜地說道:“臣以為,世家若是出逃封地,難道不該斥責他們拋棄的罪名,緣何還要朝廷補償世家?”

“若非戰亂,世家何必出逃?”恒生看向莫驚春,語氣雖是平和,卻聽起來有著少許狠厲。

莫驚春:“這話卻是錯了。不知諸位可知道徐縣?”

徐縣原本不叫徐縣,只是徐氏在這裏紮根久了,便逐漸將這個縣名,變作了徐縣。

徐縣內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是徐氏出身,可是卻有十分之八的田地是屬於徐氏。這些封地名義上都是徐氏的田地,整個徐縣人,都幾乎是在給徐家務農。而且徐氏也有不少人在當地的官府內任職,即便縣官還是朝廷派下去的命官,可是強龍難壓地頭蛇,他們多數要麽跟徐氏合作,要麽就被徹底架空,苦苦熬個三年,再立刻離開。

這樣一個地方,將徐氏稱之為土皇帝也差不多。

“虛懷出事後,徐氏第一個帶人離開徐縣,同時帶走了徐縣大部分的糧食跟兵器,致使叛軍沖入徐縣燒殺擄掠,卻毫無可以抵禦的手段,如此說來,這也是世家應有之舉?”

恒生臉色微變,另一個焦氏官員輕聲說道:“徐氏此舉,確實有些不妥,但是為了自保,帶走屬於自己的器物,也算不上過分吧?”

莫驚春微微一笑,朝著那位頷首,“當真是自己應有之物嗎?徐縣在徐氏遷入時,徐縣內百姓享有的土地,每丁每戶,都有固定的份額,即便是女子,都有五成。而徐氏遷入後,不到八十年的時間,整個縣城的土地,將近八層屬於徐氏。敢問……難道是當地的百姓愚蠢,將自己立身養家的土地,全部都賣給了徐氏?”

戶部侍郎許冠明說道:“徐家心善,是為百姓掛靠,可以免除稅收。他們明面上雖然享有當地八成的土地,可是裏面大部都還是屬於百姓的。”

莫驚春挑眉,不疾不徐地說道:“既是如此,那徐氏的罪過豈不是更大了?許侍郎怕是沒聽清楚我先前的話,徐氏離開徐縣的時候,帶走了徐縣絕大部分的糧食。”

他將此話重復了一遍,直盯著許冠明不敢再看他。

“當地百姓只要土地在徐氏名下的,每年年底家中都不會有余糧,這些糧食,據說是統一留在徐氏倉庫,只要百姓憑著條子,都可以去領的。

“然而徐氏離開次日,百姓趕往徐氏倉庫,裏面卻是空無一粒米。

“以至於叛軍殺城中,百姓就已經饑餓不堪,根本無力為繼!”

恒生咬牙說道:“那他們可以先去米鋪……”他的話還未說完,便立刻停了下來,臉色更加難看。

如莫驚春的話,其實已經暗示分明。

別說是米鋪,整個徐縣大頭的商鋪,必定全部都是在徐氏名下。

焦世聰陰陽怪氣地說道:“知道的,明白宗正卿是在關注百姓民生,不知道的,還以為您是從一開始就在盯著世家情況,不然,宗正卿怎會知道得這麽清楚?”

他們卻是不敢辯駁莫驚春話裏的邏輯。

莫驚春此人在朝中甚少說話,可他一旦敢於發聲,就必定是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