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第2/10頁)

在莫驚春剛剛出門的時候,精怪接連的叮咚聲響起來,莫驚春下意識停住去聽任務內容,第二個還算明確,但是頭一個……

進一步緩解?

莫驚春沉默,這要怎麽緩解?

之前帝王得到的*藥最後被棄之不用,說明借用外物依舊不能緩解皇帝的宿疾。如今思來想去,還算是比較得用的,居然是莫驚春自個兒。

難不成他要將自己奉上去嗎?

面對莫驚春的惱怒,精怪如此表示。

【公冶啟的宿疾需要足夠的穩定劑,當初永寧帝能穩定住他,是因為他們之間的親情】

這回答不足夠,但是也可以解釋精怪的目的。

莫驚春面無表情地再披上一件衣裳。

這才是精怪想要的……讓莫驚春成為穩定公冶啟的存在?

莫驚春心裏苦澀,邁了出去。

他能穩定正始帝?

可別忘了,之前公冶啟的幾次暴起,多少也是因為他。

不過得了這兩個任務,任務六的曖昧不明暫且不去理會,任務七卻是非常鮮明。皇帝登基三年,除了正始元年加開過恩科外,正始二年是正科,下一次正科就該在正始五年,但是在明年,也便是正始四年,帝王又加開了一次恩科。

明年加開的恩科,名義上是為了給太後慶整壽,但實際上,朝內都知道這是陛下屬意的。

吏部尚書王振剛當時上奏,“陛下,加開恩科雖然能夠考校學子,但是相距時間過短,如若先前落榜,這些學子在一二年內,也未必能夠再通讀理解,屆時出來的成績……若是為此放低了要求,反而不美。”

王振明所說,也確為實在。

學子的苦讀是茫茫歲月,一定時間內數量就這麽多,就算再如何加開恩科,也不會突然冒出一二百符合要求的進士,過於頻繁的科舉反而不一定是好事。就算是草苗,也得留用生長的時間。

林禦史也緩緩說道:“陛下,翰林院已經提前放館,若是加開恩科倒是能夠及時補充,看是補充上來的進士若是不堪大用,無異於拔苗助長。”

林禦史看起來有點老態。

許尚德入獄的事情對他多少是有點影響,原本皇帝是打算將他調任,便也暫罷了,仍然留在這位置上。而且外頭的風言風語也是不少,將這個看起來清正的老臣氣得半死,只強撐著每次朝會都殫精竭慮,露出不為外界所動的模樣。

正始帝淡漠地說道:“這一次恩科加開,與正科有所不同,到時候諸位就知道了。”

皇帝意已決,朝臣勸諫也是無用。

這位陛下的脾氣硬得很,若是與他硬碰硬,他只會更為剛硬。盡管殿內幹凈異常,可只要當日在這殿內的,怕是都忘不了那個言官額頭的鮮血。

誰也不想成為下一個。

許伯衡坐在前頭低聲嘆氣,只是沒表露在面上。

正始帝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在朝野樹立起自己的權威,雖然是好事,可卻偏有種獨斷專行的模樣。眼下有他在,還有幾個還算得用的老臣可以勸阻一二,再過幾年,整個朝廷都換做是得用的年輕人,屆時,這些年輕官員的眼中,便只有這位天子。

是好事,卻也容易是壞事。

陛下這性格,乃是一把雙刃劍。

然恩科加開,對於各地的學子來說,如今正是要赴京趕考的時機。

莫驚春得了這任務後,才開始注意今年出題的考官。

只不過這麽一尋思著,他赫然發現張千釗也在其中,只不過因為還未到出題的時候,他們還能自由走動。若是到了出題階段,這些考官都要被摁在單獨的考院出題,直到考試結束後方才能離開。

難得有一次宴會,居然是莫驚春主動發起的。

袁鶴鳴和張千釗欣然赴約。

只是袁鶴鳴可憐兮兮地發現,就算到了老地方,但是有莫驚春和張千釗在,他只能訕訕地吃花酒,其他的酒是半點都不能沾,更別說是烈酒。

張千釗笑呵呵地說道:“趁著還未入冬,還可以多走走。到時候可是出不來了。”

莫驚春斟酌著說道:“這一回除了你之外,卻還有幾位旁的大臣被點了,與從前倒是別有不同。”

以往點出題的考官,一般都是老翰林和大儒,頂多再有一二個朝臣。可這一回除了幾位大儒老翰林外,正始帝還點了四五個朝臣,細數起來都是曾經做過京外官再轉回京內的。

張千釗知道莫驚春沒有子弟要下場考試,袁鶴鳴那頭的已經考上,與他們而言都無切身利益,才稍稍說了一句,“雖然還不清楚是哪個方向,但是這一次陛下應當是要切實考校他們學識外的東西。”他吃了口熱茶,頓了頓,又說道,“比如剛回來的薛青。”

袁鶴鳴奇特地說道:“薛青是個能幹的不假,但是他去雍州才一年多吧,陛下怎麽突然將他調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