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到處都是兄弟(第5/9頁)

你們可能說,又用不上,你幹嘛非要去想?唉,我忍不住……

與其空想,不如拿來寫番外,但是寫番外,又會有人說‘有這功夫寫番外,不趕緊寫正文?’

所以我難受。

其實接下來,我又要去南京面基,按理來說,我應該碼存稿。

我現在八號的已經更新,九號的通宵碼,然後九號晚上坐火車去南京。

現在正通宵碼字,但我坐在電腦前,想先碼一個番外,再去碼九號的正文。

以上,我廢話這麽多,就是為了解釋:我為何有功夫在這碼番外,而不趕緊去寫正文。

你們可以理解為,我腦子難受,想寫點‘我愛咋寫就咋寫的東西’……

同時這個東西,還得有別人看,繼而我就從讀者中獲得能量了。

要想馬兒跑,就得要馬吃草。

我寫番外,就是在吃草,而且是免費的。

……

前言寫完了,現在來說番外,山海經暫時不扯了,涉及劇透。

而科幻腦洞以後也要用,收容物嘛,倒是可以寫,但很多已經被我安裝到下一本書了。

思來想去,還是只有文化歷史方面的可以寫。

華夏的文化,要從根子上寫,我發現還得從漢字說起。

可能有人要吐槽了:臥槽,你咋不從盤古開天開始說呢?

嘖,我倒是想啊,但是盤古太年輕了。

等盤古這個故事出現時,華夏文明都過去三千多年了……

一個文明,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文字。

我們可以把所有東西都忘掉,都變革掉,但只要文字還在,文明就是存續的。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瑪雅……以及中國。

為什麽說各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延續下來了,前面不用加‘古’字,原因就在這裏。

我們沒有遺忘自己的文字體系,所以我們的文化是一直傳承的。

有些人說,中國被異族滅過國,文明已經斷了。我尋思這不扯犢子嗎?

元朝以前,我們用漢字,元朝之後,我們還是用漢字。並沒有變化。

宋朝亡了天下,但之後讀書人還是在學儒,連個學說以及政治學派都沒亡,文明反而亡了?

其實最差點亡的,反而是近現代。受西方沖擊有點太大了……

但即便如此,漢字依舊堅挺,所以我們現在又開始慢慢往回找補,重新把一些文化發揚光大。

讓老邁的文明煥發第二春。

為何可以這樣?就是因為漢字活著。

什麽外部原因內部原因,什麽學術思潮上的轉型,什麽民族傳統,家庭因素……統統不用扯。

一言以蔽之,漢字不亡,則華夏不亡。

這個東西,在給整個文明兜底!如中央戊土,承載萬物。

她如同一道底線,下面就是萬丈深淵,上面則是一個文明的所有文化。

上面的文化可以失傳,可以消失,可以被汙濁,沒關系,文明還在。以後還能找回來,衍化、進化。

可一旦文字沒了,哦豁,就如同植物失去根脈,樓房失去地基,上面的文化即便還在,也會在五代人之內,面目全非,甚至消失殆盡。

也許不用五代人,三代人就夠了。

可以說,倘若一夜之間,我們都不用漢字了,轉而用拼音文字或者楔形文字,或者外星文字……

那麽,我們就可以正式宣布:漢家天數盡,華夏至此完。

哪怕我們所有人都活著……

可能有人要說,漢字也變過好多次啊,先秦時期的字跟現在完全不同,這不算亡了嗎?

當然不算,從良渚文明的刻符,到甲骨文,再到金文、篆體、隸書……以至於今天的簡體字。

漢字在演變,這個體系是沒有亡的,只是進化了。

現在隨便找幾個大學生,給他們一堆甲骨文,讓他們去鉆研,也能認個七七八八。

一些簡單的字,不需要專家跟你分析一堆,擺出來一看,小學生都認得:“哎呀這是個火字,這是人字,這是田字,這是月字……”

反觀蘇美爾楔形文字,因為沒有傳承人,想破譯一下,廢老鼻子勁了。

先從兩河流域後來的巴比倫文明入手,說巴比倫文明繼承了蘇美爾文明,對蘇美爾王表也有同樣的記錄。

於是想破解蘇美爾王表,先破解巴比倫文字。

巴比倫文字是表音文字,後續的阿卡德帝國對其有所記錄,而阿卡德帝國的語言,後來閃族人的文明都有繼承。

然後通過邏輯,通過對比,從現存的文字語言,反推阿卡德帝國對巴比倫的描述,來翻譯巴比倫文字,之後再反推對比蘇美爾王表,來破譯。

最後破譯了蘇美爾王表,這才知道:哦,這個詞原來是太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