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楊虎說大將軍去往大營預備升帳。姜含元徑直趕去。她在雁門大營裏,有自己的一處營房。她以最快的速度更衣披甲,隨即來到中軍大帳。入內,看見父親姜祖望已在座,大營裏的十幾名四品以上的高級將官,也全都到位。

半年未見。眾人看見她,紛紛從位上起身,包括她的父親姜祖望。姜含元起先一怔,隨即反應了過來,在姜祖望領人要向她行禮時,疾步上前,將他一把托住。

“大將軍!諸位叔伯,諸位將軍!軍中沒有攝政王妃,只有長寧!不必虛禮。”

姜祖望卻並沒聽從,神色肅穆:“攝政王妃初到,理應受拜。”

他說完,朝著自己的女兒行了一個軍中拜禮。周圍的將官,也跟他行禮。

姜含元明白了。

她不再阻攔,站著受完禮,待父親歸坐,自己上前,如往日那樣行禮:“長寧今日歸營,請大將軍遣用!”

姜祖望看著女兒,微微頷首,示意她入座。姜含元又向座中幾位年紀長的老將軍也各自問了聲安。眾人忙都還禮,臉上帶笑,神色顯得很是欣喜。姜含元這才坐下。

人到齊,大營參軍將情況介紹了一遍。

四月,趁著大赫王去往長安的機會,白水部王欺王子蕭禮先年少,聯合此前聯姻的親家伏人部,兩部密謀叛亂。沒想到蕭禮先雖然年輕,但卻極有能力,預先察知,及時鎮壓。兩部非但沒討到什麽好處,反而損兵折員,倉皇逃走。

就在上個月,這兩部卷土重來。這回作亂的,卻不止是兩部的殘余勢力,還得到了北狄南王府的支持。南王府出兵,組成聯軍,總計約三萬人馬,打了回來。局面立刻發生大變。剩下的六部裏,勢力最弱的武強和高弓兩部很快陷落,中丘、紫山兩部,因恐懼北狄武力,舉棋不定,不肯全力作戰,就剩大赫王和鹿山兩支勢力在奮力抵抗。大赫王一邊竭力應對,一邊派人分別向長安和雁門行營兩處發去求救的消息。

魏狄之間不久之後必有一場大戰。現在這個時間點,北狄在八部滋事,目的顯而易見。倘若八部被占,一旦大戰開打,大魏雖打通了青木原防線,但相應的,將又會從八部所在的方向被撕開口子。到時防守分散,對大魏極是不利。

不僅是如此,此次若叫狄人計劃得逞,對於大魏的軍心,更是一種震懾。

必須出兵,並且取勝。

名為助力大赫,實則如同魏狄大戰之前的一場預演之戰,這一點,此刻身在中軍大帳裏的每一個人,心裏都是一清二楚。

姜祖望目光環視座下道:“今日距大赫王發信已過去十二天。大赫王的可用人馬總計萬余,叛軍得到助力,達三倍之數。我若所料沒錯,大赫王為保全力量,會撤退到他經營多年易守難攻的楓葉城,但應也支撐不了多久,出兵援救,迫在眉睫。”

“好在兩個月前,朝廷特命,許我全權自行調用兵將,以應對突發。上意連同兵符,一並已是送到。唯一需要定下的事,便是如何盡快抵達救援。諸位有話便講。”

他話音落下,原本神色有些緊張的眾將,紛紛松了口氣。

要知道,這種情況,不同於往常邊線的常規沖突作戰。倘若沒有朝廷上令,即便是大將軍姜祖望,也不能僭權擅自出兵。

而今情況緊急,又是突發。按照往常,等朝廷命令下到,即便照最快的八百裏加急,消息一個來回,恐怕也要半個月。而等半個月後出兵,再加路上需耗費的時間,待兵馬到了,大赫王那邊恐怕也早就城破人亡了。

原來大將軍這裏竟已有了朝廷如此的特許全權。朝廷對大將軍的信任程度,可見一斑。

眾人欣喜,再無顧慮,紛紛開口。

幾乎沒什麽爭論,很快,所有人都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包括姜祖望在內,確定了一條出兵的路徑。

從靈丘出發,往東行軍,沿著被北狄所占的幽州和大魏的邊界,往楓葉城去。

唯一,也是最大的問題,狄人必防範大魏出兵援助。沿途定會加以阻攔。

這道漫長的幽州南線,主動權在狄人的手中,隨處都是可以利用的據點。圈出了幾處最有可能遭遇阻攔的地點之後,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瓦解,以最快的速度穿過去。

這絕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是一塊極大的硬骨頭。

“出兵三萬,最慢,也要在一個月內,八月中旬前,大隊抵達楓葉城!否則,便是到了,恐怕也將於事無補。”

當姜祖望說出這一句話,討論激烈的大帳當中,倏然安靜了下來。

眾人眼神彼此相望。

這樣的絕佳立功機會,誰不想爭。但爭過來後,倘若最後,大隊被攔截在半路,失敗而歸,個人榮辱不說,對大局的負面影響責任,更不是誰能輕易膽敢承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