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第2/3頁)

他們資金太少,所以貨物必須周轉得比較快,盡快回籠資金,不然時間一長,資金壓力就很大。

葉蔓看了一眼單子,貨確實比以往多多了,難怪這次來了兩輛車呢。

“沒事,先把貨收了再想辦法吧。”

龐勇摸了摸後腦勺:“這個林行不是挺能的嗎?怎麽去了撫西這麽久都還沒打開市場。”

林行倒是拿了三次貨,但量都不大,加起來也就萬把塊,遠遠不如他們的預期。隔得遠,加上大家也不是很熟,所以他們也不清楚林行在撫西那邊的進度究竟怎麽樣了。

不過萬事開頭難,他一個外地人,雖然帶了好幾號兄弟過去,但估計短期內也不是那麽好打開局面的。

葉蔓說:“咱們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啊,想要打開銷量還是得靠咱們自己。先卸貨吧,等將貨物清點完再想辦法。”

龐勇回頭看葛師傅他們已經吃完了飯,也不敢磨蹭,兩大車貨,量比以前多了差不多一倍,人還是他們幾個人,這麽熱的天,不知道要搞到幾點。

葉蔓擡頭看了一眼外面火熱的太陽,顯然也想到了這點,便扭頭對龐勇說:“要不去汽車站找兩三個臨時工吧,光咱們幾個恐怕得忙到天黑。”

龐勇抹了一把汗:“成,我去找找。”

不一會兒,他帶了四個年輕男人回來,看樣子,像是進城找工作的農民。龐勇請他們幫忙一起卸貨,弄完了,每個人三塊錢的工錢。

多了四個青壯年勞動力幫忙,效率快了許多,他們負責搬運,葉蔓負責核對數量,羅會計幫忙記錄,一通忙活下來,還是到下午六點才忙完。

眾人都出了一身的汗,葉蔓買了兩個西瓜,切開擺在桌子上招呼大家:“今天大家辛苦了,吃點西瓜解解渴。”

那四個青壯年勞動力也有份。

吃完東西,龐勇給他們結了工錢,四個年輕人卻沒有走,而是有些不好意思地問龐勇:“老板,你們店裏還招人嗎?咱們有力氣的,什麽都能幹。”

“對,咱們很能吃苦,對吃的住的也沒要求,只要有個能遮風擋雨的地方就行了。”另一個也急迫地說道。

龐勇看著他們渴盼的眼神,還有打了好幾個補丁的背心,心裏有些憐憫,可店裏的事不是他一個人做主,葉蔓的話語權更重,他下意識地望向葉蔓。

幾個年輕男人察覺到他的眼神,扭頭眼巴巴地瞅著葉蔓:“老板,咱們有使不完的力氣,什麽活兒都能幹,一天錢一天就行,你就收留咱們吧。”

葉蔓看到他們使出渾身解數就是想留下,心裏也不是不觸動,八十年代工人的日子還不錯,雖然也有下崗破產的風潮,但畢竟這個浪潮還沒席卷全國,這仍是一份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前程。但農民就不一樣了,雖然聯產責任承包制讓農民的日子稍微好過了一些,但人多地少,化肥農藥種子都得花錢,每年還要繳納一筆不菲的農業稅,也就是鄉下俗稱的完糧。

忙忙碌碌一年,農民也就只能混個溫飽。要是家裏人多的,可能會更困難,這也是後來大規模農民工背井離鄉進城的原因,對大部分農民來說,在城裏隨便找份工作也比回鄉下地裏刨食強。

同情歸同情,但基於現狀的考慮,葉蔓還是拒絕了。他們店裏只有四個人,而且其中兩個是力氣比較小的女人,一下子來四個男人,還是不知來歷,也不了解人品的,萬一對方看到他們店裏的收入動了什麽歪心思怎麽辦?雖然這幾率不大,但也不能不防。

“咱們店裏平時沒什麽活,目前不需要人,你們留個聯系方式吧,如果哪天需要人了,我寫信給你們。”葉蔓也沒將話說死。

四人很失望,他們進城好幾天了,難得碰到出手這麽大方,幹半天活就給三塊錢,還給他們準備茶水、西瓜的老板,可惜對方暫時不要人。他們只好接過紙筆,留了地址。

等人走後,葉蔓將本子遞給龐勇:“知道這個地方嗎?”

龐勇看了看點頭:“奉河市平縣孟家村,有這個地,離市裏大概二十來公裏遠。”

這時候看起來遠,等三十年後城市大擴張,這地說不定會成為人人羨慕的拆遷戶。葉蔓將本子收了起來:“先留著吧,回頭若是有需要工人的時候也可以聯系他們,這幾個幹活還可以。”

龐勇點頭答應,他也是這個意思。

當天太晚,第二天才有空收拾店裏的這堆箱子。

忙活完後,日子又恢復成了往日那樣,四個人守著店,有客人來就忙碌一些,沒客人就喝茶聊天看報。

如此過了兩日,這天,葉蔓忽然將龐勇叫到了辦公室:“龐哥,我有個計劃要跟你商量,這是我這兩天擬的計劃書粗稿,你看怎麽樣?”

“我說你這幾天悶在辦公室裏做什麽呢,原來是忙活這個啊。”龐勇接過計劃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標題,“老客戶激勵計劃”,下面條例清晰地羅列出了好幾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