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3/5頁)

我不怕沒‘房子’住,倒是貴妃娘娘,你怕不怕呢?

倒是逼的貴妃有些下不來台了。

最終貴妃在旁邊宮女焦急的眼神示意中,還是先軟下來,反而柔和了聲音,帶著一種美人的楚楚姿態林姜說:“唉,林院正說的是,近來我肝氣不平,總是心裏不痛快。有些話脫口而出並不是意有所指,林院正別放在心上。”

“自打林院正進宮做太醫,我心裏就一直欽佩的,你做的玉容膏,也一直在我宮裏好好收著呢。”

這話一出,林姜才真的有幾分佩服起來:能屈能伸,又長得好看,貴妃果然能得寵。

-

及至出了貴妃宮門,林姜不免感嘆:多事之秋啊,貴妃最後這一服軟低頭,只怕心裏才更記恨自己了。

她也再次感慨,自己是真的不適合呆在後宮裏頭,實在是學不會‘婉轉拒絕’四個字。

不過,也是為著她沒什麽可怕的了。當年太上皇跟前她要屈服一二,現在貴妃跟前她卻是不必的。

回到太醫院後,林姜就看到依舊在大堂值班的劉院副翹首以盼。

林姜不由一笑,就告訴劉院副,以後貴妃宮裏的諸事都按照規矩來,不必再搞特殊,若貴妃要去禦前告狀也不怕,她會去向皇上說明。

劉院副高興起來:他這個人就喜歡按照規矩辦事。

-

只是太醫院根本沒等到下次貴妃找事,皇上這日就宣了林姜過去,問貴妃非要尋她,是病的多厲害。

旁邊畫眉公公眼觀鼻鼻觀心:他可不是告狀,他只是如實向皇上匯報了方才在太醫院的所見。

林姜見皇上問起,就把這事兒跟皇上和盤托出。她也不冤枉貴妃,也不洗白自己,只是把所有的對話都跟皇上平靜復述了一遍,最後還跟皇上認了個錯,說沒忍住當場懟了貴妃一下。

她行事光明磊落,皇上一貫是信的。況且皇上也看的清楚,她與衛刃已然成婚,對他們夫妻來說,只有皇上在位,才會是他們最好的時光。這會子去捧皇子,實在是得不償失。

而貴妃這番話,野心昭昭,對太子之位簡直是虎視眈眈,直接把皇上對貴妃的那點憐惜,自己反悔的一點歉疚磨沒了。

畫眉公公在旁看著這一切,心道:貴妃能得寵多年,自有其本事。

但這一步棋卻是錯的厲害。

很多人知道一個心腹太醫的話,對太子之位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能意識到,林姜的話,對太子之位有多重要。

皇上對她寄予厚望,希望她能徹底解決周家的頑疾。

但在沒解決此事前,哪位皇子要是被林姜說一句,帶有周氏遺傳病,那基本上就是告別皇位了。

旁觀者清,於畫眉公公看來,諸位皇子對太醫院最好的舉措就是敬而遠之,別得罪也別拉攏。

只是貴妃娘娘這先一步踏錯,不知將來要花多少力氣挽回了。

-

畫眉公公想錯了,貴妃根本沒有想著挽回,而林姜卻是沒有料錯,貴妃確實是為了最後那不得已的一低頭而深深記恨她。

記恨到即刻就想給林家使點絆子,正好與宮中官宦一商量,就打聽到了近來寧國府的事兒出來,是名聲禮節的大過失,在朝上鬧得還不小。

貴妃就讓母家尋個相熟的禦史彈劾林如海。

且說寧國府被奪爵免官之罰處下來的當日,就有禦史於朝上參奏林如海一本,只道他本人為禮部尚書,親戚之家如此不堪卻並無勸導,也當有罪。

紹王聽完,當即就冷笑了一聲。

皇上就把禦史先扔下不管,只問:“紹王何故朝上發笑?”

紹王見皇上點名,就上前一步:“林家跟榮國府是姻親不假,但又與寧國府什麽直接相幹?京中所有世家無不沾親帶故,若盤算起來,咱們周家就與半個朝廷聯絡有親。”

“本王就在這裏問胡禦史一句話,你敢說你家七拐八拐的各路親眷中,全都是清白的?若有一二不白者,你做禦史卻不主動彈劾,是否也是同罪?”

胡禦史兩眼瞪得老大,但就是不敢說話。

因為他相信,若他敢放言自家親戚都是清白人,紹王絕對會去查。

其實大家都做官,都是京城官宦人家,誰不知道誰呢。寧國府無非是連個臉都不要了才鬧得這麽難看,尋常人家都會扯個被子遮一遮的。

但遮掩程度也絕對經不起一個王爺細細去查。

胡禦史憋得老臉通紅。但又不肯當朝丟了禦史敢於彈劾君王的歷史優良傳統,反而害怕一個王爺。

他呆了半晌,見朝上同僚用嘲諷眼神看自己,就壯著膽子硬頭皮對紹王道:“王爺府上的世子爺與林尚書之女有婚約,如此親近的親家之誼,正該於朝事上避嫌才是。王爺如此出面維護,豈不是有失偏頗有護短之嫌?”

這次紹王直接冷笑了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