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2/4頁)

蘇美怡趕忙道了句“麻煩了”,順手又給劉姐轉了個紅包,算作采購食材的辛苦費。

茜茜掰著手指頭數,“一天,兩天。”

小眼睛亮晶晶的,“那我們後天是不是就可以吃到電視裏的豆腐啦?”

蘇美怡和劉姐都朝她笑著點頭。

“好耶!”

茜茜興奮地從椅子上蹦起來,想到妹妹還在睡覺,又將聲音壓低了些,露出個不好意思的笑容,小聲說:“可惜妹妹太小了,只能喝奶。媽媽,等妹妹長大一點,你帶我和妹妹去徽省玩吧,就去鈴鐺姐姐紀錄片裏去過的地方!”

蘇美怡點頭鼓勵道:“好呀,那你可要仔細看哦,把紀錄片裏的地方都記下來,回頭爸爸媽媽就按照你記的攻略,帶你們去玩。”

相似的場景也出現在其他人家。

還有家長正發愁暑假帶孩子去哪玩,看了紀錄片就來了靈感,幹脆照著食在華夏紀錄片裏的路線,來一場愉快的美食之旅。

紀錄片還在繼續播放。

第一集 主要是講徽省中部及北部一些美食,一道接一道的美食,一個接一個美食背後的故事接連而至,整整九十分鐘時長,沒有絲毫一點浪費,內容銜接的十分緊密。

隨著紀錄片播放,觀眾仿佛跟著畫面中的女生一起來到徽省,探訪一家家隱藏著美味的小店,體驗一次次動手制作傳統美食的過程。

只可惜,他們不能和畫面中的女生一樣,真的將這些美食吃入口中。

丁家客廳。

三個人都在專注地看著電視,就連肉肉都不知何時跳上了沙發,窩在丁靈和宋熙和之間,將自己蜷成一團,露出一雙琥珀色的眼睛,好奇地朝著激光電視的方向看去。

第一集 的最後一個片段,是一家專門做“魚咬羊”的餐廳,這是徽省北部一座城市的特色名菜,用的是鱖魚和羊腰窩肉。

關於這道菜還有兩個由來,輕柔的女聲將故事娓娓道來,她的聲音似有魔力,讓人忍不住專心傾聽,伴隨著聲音的描述,一幅幅想象中的畫面也出現在腦海。

隨著故事講完,最後一勺用燒羊肉的原湯勾出的料汁,澆上已經煎得金黃的魚身,一道魚咬羊也烹飪完了。

乍一看,和普通的魚沒什麽兩樣,用筷子戳開細白的魚肉,便發現腹中別有洞天,鮮嫩的羊肉正藏在其中。

魚鮮配上羊鮮,這道菜又被稱為“鮮燉鮮”。

第一集 結束,進入廣告時間。

一口氣看到這裏,頗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原來羊肉還能塞到魚肚子裏去,這做法我頭一次見,得是什麽滋味兒啊?”丁興海還沒吃過這個菜,被電視裏的畫面勾起了好奇心。

“味道很鮮美,我們是在一家當地老字號裏吃的,據說那店已經傳承了整整四代人。等您忙完有時間,我帶您去徽省吃?”丁靈說。

“成啊,那等以後有機會的吧。”

丁興海剛才一直專注看紀錄片,這時才注意到,碗裏的飯已經涼了,他摸了下裝著榛蘑飯的砂鍋,只剩一點點余溫,“你們也沒吃飽吧,要不我去熱一下?”

兩集紀錄片之間這個廣告,有五分多鐘,丁靈站起身,“我幫您一起熱吧。”

說著拿起另外兩只盤子。

風幹腸和炸帶魚不需要熱,把青椒炒紅腸和炒合菜用微波爐“叮”一下就行。

最後三人一起進了廚房,丁興海把砂鍋往火上一架,就開始說:“你們這個紀錄片拍的真好,既有美食又有美景,還有各種美食由來的典故,和這些店家背後的小故事。我不知道人家專業的怎麽評價,但在我看來,就算我只是個普通觀眾,這不是我閨女拍的,我也照樣會追著看。”

丁興海的評價樸實卻真誠。

除了他,許多人也給出這部紀錄片極高的評價。

龐家。

龐爺爺、龐樂,還有龐樂的爸媽、姑姑姑父、表弟表妹,此時都坐在客廳,共同觀看“食在華夏”。

龐爺爺是位資深美食愛好者,尤其愛吃甜滋滋或肥膩的東西,先前丁靈做的栗子醬,和丁家小館打包的寶塔扣肉,就深得他心。

大孫子參與制作的美食紀錄片,在中央台播出,這在龐爺爺看來是個大事兒,便張羅了全家一起到他這裏吃完飯,邊吃邊一同觀看。

龐樂的表弟表妹都在讀中學,倒是不排斥來姥爺家聚會,他們都聽說過“鈴鐺吃不飽”,也挺好奇她的紀錄片會是什麽樣子,還有就是爺爺家的菜色豐盛,好吃的多,過來吃飯總比在家被老爸老媽按頭苦學要舒坦。

但龐樂的姑姑和姑父,其實是不大樂意來這一趟的,尤其是龐姑父,他是高中歷史老師,平時工作挺忙,空余時間也全用來盯兩個孩子學習了。

在他看來,有這功夫看紀錄片,還不如多寫兩張卷子,背幾篇課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