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生辰(第2/2頁)

那臣子答:“據臣所知,他出身普通莊戶人家,家境貧寒,不曾上過官學,是自己寒窗苦讀考取的功名。”

“寒窗苦讀,考取功名,仍能下決心放棄,投身軍中,可見其心之誠。”元穆安點頭贊了一句,吩咐眾人在接下來的大戰中,多留心此人的情況。

眾人在承恩殿中又議了片刻,直到過了晌午,人都退下後,元穆安才回清暉殿更衣,預備出宮。

康成替他套上外出的靴子,又將備好的壽禮奉上:“殿下,外頭都已備妥了,老奴方才已讓人去昭寧寺看過一回,秋蕪姑姑是巳時六刻到的寺中,至今已有小半個時辰,想必等殿下到了酒樓,秋蕪姑姑便也到了。”

“嗯。”元穆安打開康成替他備的壽禮,見是一枚上好的白玉鐲,不禁先在腦海裏描繪一番她戴上這鐲子的樣子,因覺的確好看,方道了句“不錯”,想了想,又吩咐一句,“也不必催她。”

他自覺不是苛刻之人,既是生辰,多幾分寬容與溫存也無妨。

康成連連應“是”,轉頭吩咐下去後,便跟著元穆安一道出宮。

酒樓還是上次城中集市的那家,從興慶宮過去雖不算太近,但勝在道路寬闊,暢通無阻,很快便到了。

還不見秋蕪的身影,元穆安進了上次那間雅間,坐在窗邊一面飲茶、觀察外頭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一面等著秋蕪。

康成先吩咐人到道口上去等著,一旦看見人了,便趕緊回來知會一聲,接著,便取出一道帶出來的那份禮,擱在元穆安的手邊。

元穆安瞥了一眼,忽然想起了什麽,蹙眉道:“罷了,先收起來吧。待回宮後,你再悄悄著人送到她手上。”

秋蕪是宮女,出入宮廷都要檢查隨身之物,回宮時忽然多了這只鐲子,想必不好解釋。

只是,他說完,又為自己這番曲折的心思而感到詫異。

他什麽時候這麽為她考慮了?

是否還是因為今日是她的生辰?又或者近來召她召得有些頻繁,讓他的心境有了不易察覺的變化?

他飲了口茶,有些煩躁地捏了捏眉心,不願再想這些。

康成將他的反應看在眼裏,心中感慨著太子難得為秋蕪這樣考慮,卻錯失了親自將這份壽禮送給她地機會。面上卻不顯,自然地將壽禮收了回去。

元穆安轉開視線,重新看向窗外人來人往的長街。

今日晴好,街上人流湧動,道邊商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元穆安只看了幾眼,便不由自主地擡起頭,望向遠處高高聳立的昭寧寺浮屠。

昭寧寺是京中,甚至整個大燕最負盛名的寺廟,乃是前朝一位自龜茲入中原弘揚佛法的高僧弘顯在皇室的支持下所建。

弘顯在昭寧寺開壇講法,設道場譯經,使昭寧寺成為名震一時的天下第一寺。此後一二百年裏,昭寧寺中又陸陸續續出過好幾位名揚天下的高僧,更加讓其天下第一寺的名聲無可動搖。

而這一座九級浮屠,又是當年高僧弘顯圓寂後,由皇室下令修建,以為其存放舍利子的。

如今,百余年過去,幾經戰亂,始終屹立不倒,已成了京中的一大盛景。

昭寧寺名聲大,香火自然也旺盛,每日都有從全城,甚至是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香客們集結成隊,等著上香。

康成見他盯著那浮屠看,便以為他等得不耐煩了,小聲解釋一句:“殿下,昭寧寺上香不易,秋蕪姑姑心誠,又不知殿下在此,多耽誤些時候,也是有的。”

與上次一樣,元穆安出宮的事並未提前告訴秋蕪。

畢竟是太子,往來的行跡不能輕易泄露出去。

元穆安擺手,淡淡道:“罷了,我知道。”

康成遂上前替他續了新茶,又轉頭示意海連趕緊派人過去催問。

雖然殿下說了不必催,可也不能真讓他等得太久。

秋蕪一向是個懂事知禮的,若知道太子在等她,定會盡快過來。

兩人在屋中,一個坐著,一個站著,都等得氣定神閑。

然而,漏刻中的水一點一滴積蓄,過了整整兩刻,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卻始終不見秋蕪的身影,就是派出去尋的人,也始終沒有消息。

元穆安開始有些不耐煩。

他頻頻望向漏刻,心中漸漸升起幾分不安。

“人呢?”他冷冷望向康成,“難不成還留在寺中吃齋了。”

康成急得額角冒汗,正要再讓人去請,就聽見屋外傳來幹兒子海連帶著幾分哭腔的聲音。

“殿下,秋蕪姑姑……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