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大明換屆

永業十年,二月十五。

正月過去半月後,大明迎來了中樞的變動,廖煥之、董大山、王東、王樊這四位軍機大臣到任離職,而他們的離職不僅標志著朱怡成在復興大明後的第一任軍機大臣已全部退出軍機,同時也為未來軍機大臣的任期作出了表率。

由於軍機處換屆之事,早在朱怡成還都北京時就已經著手做準備了,而在大半年前,軍機處就開始了交接工作,所以雖然軍機處換屆是一件大事,可實際上並沒有什麽波瀾,一切井井有條。

廖煥之等人到任離職後,首席軍機大臣由史貽直接替,其余軍機大臣的排名分別為:蔣瑾、莊巖、馬功成、孫嘉淦、何顯祖和曾逸書。

至此,軍機處由五人增補為七人,以滿足軍機處日益繁忙的工作需求。此外,這個排名也有些耐人尋味,其中史貽直雖為首席軍機大臣,但當初因為史貽直是軍機處成立後不久以替代鄔思道入的軍機,所以史貽直在軍機處的任職時間不會太長,也就是說最多兩年不到,大概永業十一年年底,史貽直的軍機大臣任期就會到了。

這樣一來,史貽直在新組建的軍機處中地位並沒有像當初廖煥之那麽穩固,他這個首席軍機只是過渡而已。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等他任期滿,接替他為首席軍機的自然是蔣瑾。

至於蔣瑾,他在朝中無論資格、地位、功勞都是排名前列的,假如當初不是朱怡成刻意壓制,也許蔣瑾早就入軍機了。而現在,蔣瑾終於如願以償,再加上由工部分出的鐵道部,使得蔣瑾手中的實權更重幾分,再加上入了軍機後他的地位又進一步,在朝中的影響力更大。

莊巖、馬功成兩人代表著軍方,前者一直是總參謀長,這些年朱怡成對總參謀部的看重是眾人皆知的,雖然總參謀部從名義上來看僅僅只是參贊謀劃的新設部門,但隨著朱怡成不斷扶持,總參謀部在軍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甚至隱隱有代替皇帝對對戰爭進行規劃和決策的最高級軍事機構。

當然了,總參謀部的最終決定權依舊在皇帝手上,這個部門只是皇帝控制軍隊和戰爭的機構而控制新改制的五軍都督府,所以莊巖入軍機也代表著朱怡成向天下表態,以確定總參謀部職權的含義。

至於馬功成,這是一位軍方巨頭,他在軍方中的地位僅次於王東,同時又在五軍都督府有著左都督的職銜。正是因為如此,王東到任離職後,由馬功成接替王東是順理成章的,並且也是在軍機處加強軍方的影響力。

除去上面的幾位,孫嘉淦、何顯祖和曾逸書的資格就要弱了不少。這三人中孫嘉淦和曾逸書是大明復國後科舉為官,出身不能同廖煥之等從龍功臣相比。至於何顯祖更是當年投降大明的滿清官員,只不過因為琉球之事立下大功,為了安撫天下人心,並且拉攏那些由滿清而來的文官,把他納入軍機大臣行列除了表彰他的功績外,同樣也是更多於出自政治考慮。

所以,這些從各人在軍機處的排名就能足以看出,他們三人是排在最後的,而且他們的本職也不是很高,在朝中的影響力也遠遠不如前四人。這也是朱怡成考慮再三後把軍機處由五人增補為七人的原因之一。

此外,朱怡成還準備了一個人以替代史貽直,而這人就是如今的新明總督潘夢園。不過因為潘夢園遠在海外,眼下王東還未前往新明正式接替,所以按照時間來計算,等到潘夢園回到大明恐怕要在今年年底的時候了。等到那時候朱怡成會先給他一個後軍都督府左都督之銜,隨後在令其軍機行走,等史貽直到任後就讓潘夢園接替,這樣一來就形成了軍機處軍方三人(總參謀部、陸軍、海軍),文臣四人的格局,而這個格局未來也會成為軍機處的定例。

至於到任的幾位軍機大臣離職後的安排,朱怡成自然也是妥善安置。其中廖煥之授太師,王東授太保,董大山授太傅,王樊授以少師。

除此之外,廖煥之依舊留在朝中為臣,朱怡成還給了他一個參知政事的加銜。所謂的參知政事,這原本屬於唐朝時宰相加銜,後來宋元時期改為平章政事,前明開國時期因為宰相的設置也存在過一些日子,後來朱元璋廢除宰相和平章政事,同時改地方參知政事為布政使,這個官位就不再使用。

但現在,朱怡成從故紙堆裏把這個官位重新撿了起來,以加銜賜給了廖煥之,換而言之就等於設置了一個皇帝私人政事顧問一般的職務,這個官位雖然不是實官,但官銜卻為一品,以示親近和榮耀。

王東接替潘夢園去新明,董大山在軍中職務依舊保留,同時又加左都督銜成為大明實際的陸軍最高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