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我們聯合

淮南海西頭,靠近長江以北的入海口處,有一座規模頗大的城郭,已是隆冬十月,江岸邊的楊柳居然依舊綠意盎然,方望坐在館舍的二樓憑欄而望,甚至能瞧見灰藍色的海面,感受到鹹濕的風。

據方望所知,這座城市的建立,能追溯到五百年前的吳王夫差時,為了北上爭霸,一條名為“邗溝”的運河從長江連到了淮河,通波千裏。而名為“邗城”的小邦之邑,憑此成為江東、淮南的水路轉輸樞紐,人丁漸漸興旺。進入漢朝後,吳王劉濞被封到了這,改名廣陵,以國中之地利,采銅為錢,煮海為鹽,通行宇內,國用饒足,也使廣陵成為江淮間一都會。

如今,劉秀將廣陵改名為“江都”,作為他這“東漢”小朝廷的臨時首都。

“方先生,陛下已回到江都,請先生入宮相見。”

劉秀和三公長期在外,管理江都的是廣陵太守堅鐔,此人姓氏少見,乃潁川人,最初追隨劉秀東來的元從之一,因為有有擔任郡縣吏員的經歷,從主薄做起,主要鎮守後方。

得了堅鐔引導,方望總算能離開館舍,沿著大道往城郭西北走。

但見江都城內頗為繁榮,過去五年間席卷北方的戰亂卻未波及此處,南方人個子偏矮小,為了適應多雨的氣候,衣袖更窄,腳下甚至穿著厚底的木屐鞋。

然而除卻這些小小不同,城內文風蔚然一如長安洛陽,畢竟一百多年前,大儒董仲舒來此擔任國相,將儒學帶入,這座人口逼近十萬的大城市,已經不是中原人想象中的荒蠻之地了。

“皇宮”設在城西北的蜀岡之上,此岡稍稍高出地平線,綿亙四十余裏,可以據高為壘禦敵,成了江都初建城處。吳國、江都國、廣陵國,大漢的歷代諸侯國經營此地兩百年,修築起了氣象不凡的宮室,如今倒是便宜了劉秀。

方望與劉秀未曾謀面,只聽說過他在昆陽的戰神英姿、於東南艱難建國的事跡。按理說,成家與這“東漢”的關系是挺尷尬的。劉秀自詡繼承了漢統,然而公孫述卻占據了劉家的斬蛇寶劍、傳國玉璽等至寶,甚至還將劉孺子嬰作為“二王三恪”養著,一副漢朝已經滅亡的架勢,如何處理兩國關系,是個大難題。

然而,等終於見到劉秀後,這位集頗多傳說於一身的皇帝,卻格外和藹謙遜,沒有盛大的儀式,更沒有太多隨從,劉秀自己也只戴著頭巾,穿著便服,坐在那裏笑迎方望。

方望被允許按照“敵國使者”的標準覲見,而不必稽首,這意味著劉秀承認與公孫述同為皇帝的相匹關系。

而後劉秀又曉有興趣地提起一事:“聽聞公孫皇帝頗好讖緯?朕亦然。”

“朕聽說,公孫皇帝以孔子作春秋,為赤制而斷十二公,象漢十二帝,漢高至漢平,再加上那劉孺子帝,正好十二。”

這本是公孫述論證漢朝一姓不得再受命的手段,劉秀卻並不完全否認,只是給這種說法打了個補丁。

“昔時大漢歷數將盡之際,為王莽所篡。然而兩百年余蔭未耗光,故新莽覆滅後,諸漢並起,最終匯聚到朕身上。”

劉秀嗟嘆:“前漢天命已分,朕以高皇帝後裔身份再受命,依讖緯‘卯金刀變青龍’,定都徐州廣陵,是為東方皇帝。”

“而公孫子陽得玉璽、斬蛇劍,亦受了部分天命,依據‘西太守,乙卯金’,得以建元龍興之瑞,是為西方皇帝。”

劉秀攤手道:“東西二帝並列相匹,同飲一江之水,互不沖突,不知公孫皇帝以為如何?”

方望聽出來了,如今天下大勢已經明了,劉秀君臣應該也看出,單憑他們不是第五倫的對手,也在謀求與公孫述聯手。二人雖無宿怨,但在正統、地盤上都有矛盾,如今劉秀主動讓了一步,一副“東西互帝”的架勢,算是接下了方望遞過來的梯子。

只可惜,他還是沒搞清楚方望的真正目的。

方望行走天下,遞的都是殺人的刀子,何曾遞過梯子?

於是方望竟笑道:“哦?那陛下以荊州馮異為‘征西將軍’,又是何意?”

劉秀大笑:“先生誤會了,先時馮將軍自東擊荊州,方有此號,眼下其將號已更易,成了‘鎮西大將軍’,荊南便是漢疆西垂,絕不會侵犯成家。”

劉秀目前確實急需在西邊有一位盟友,否則真難以擋住第五倫的迅猛一擊,他只能昧著心表態,作出一副沒出息的樣子道:“朕雖延續了大漢社稷,但只不過是想做太伯、虞仲,存亡繼絕足矣,東南雖大,然人丁有限,還望先生勿笑,規模如此,亦自無嫌。”

又道:“否則,群臣常建言,或請朕定都彭城,死守淮北,銳意北上;或還師南陽,歸於故土,與成家及魏爭於上遊。然朕皆不允,只以江都為京,在此春風溫潤之地,多延續幾年祖宗血食,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