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老當益壯(第3/3頁)

董宣與赤眉有不共戴天的私仇,但他更重視的是公怨。

“董憲有句話沒說錯,赤眉是天下大害。”

董宣學律令,他推崇的是嚴格的秩序,以及在秩序下按部就班,各司其職的人,赤眉這類盲動的流寇,卻是秩序最大的破壞者。

不過讓董宣頭疼的是,對他多有提攜的馬援馬將軍,也不是一個喜歡規矩的人,別看他是皇帝的丈人行,年紀也四十多了,但卻有一顆少年郎的心。

馬援的談話舉止裏有一種開門見山、直截了當、不轉彎抹角的作風,在中原的士大夫群體中,簡直是特立獨行。他動作和說話都很敏捷,喜歡說說笑笑,很有才智,善於馳騁,又能吃苦耐勞,是個很活潑的人。

而且精力頗為充沛,就比如今日帶董宣來巡營,路上正好有一座陡峭的小山,馬援原本還在慢悠悠地騎著,看到那山,卻忽然來了興致。

“看誰能先沖到頂上!”他突然向他喘籲籲的部下和董宣叫道,旋即象看到獵物的獵犬一般竄了出去,而其部下則忙不叠地追上。

董宣則在原地沒動,馬援下來後問:“少平不勝馬力麽?”

董宣才肅然對馬援說了一個故事:“昔日,漢文帝想要從霸陵上向西縱馬奔馳下山,中郎將袁盎騎馬上前,挽住文帝的馬韁繩,文帝也問:難道將軍害怕了?國尉可知袁盎如何回答?”

馬援拍著頭道:“我知之,袁盎回答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聖明的君主不能冒險,皇帝駕快車,馳騁於險峰之上,萬一馬匹受驚,車輛撞毀,皇帝可以不顧及自身的安危,可怎對得起祖宗基業和太後的養育之恩?”

“看來國尉知曉,這也是下吏想說的。”董宣嘴巴還挺毒:“將軍若戰死沙場之上,也算為國捐軀,而若是不幸殞命意外,史書上只會留下一句‘墜馬亡’的記載,豈不悲哉?國尉還是要愛惜自己的身體,以及陛下的重任啊。”

馬援卻對自己的馬術是有信心的,只點著董宣道:“我看你不似袁盎,若努力一番,上則張釋之,下則為郅都。”

兩位都是文景時的大臣,都剛正不阿,只是張釋之成了名臣,名聲好,蒼鷹郅都則因為手段酷烈,成了酷吏。

董宣不甘示弱:“那國尉可知,你像文景時的哪位將軍?”

馬援道:“不會是李廣吧。”

董宣道:“正是李廣,李廣率軍作戰,逐水草安營,文書至簡,僅偵騎遠布。然治軍務須始終從嚴,李廣領兵作戰,使人人自便,後世切莫效法,畢竟縱是李廣才幹天下無雙,最後也落得難封自刎。”

“唯望國尉能稍學程不識之法,軍容整飭,嚴密行伍。”

這不就是第五倫最喜歡的用兵方式麽,皇帝陛下總結是“結硬陣,打呆仗”,景丹、耿純這些“中駟”也是這個風格,但全都如此打仗,未免太無趣了罷?馬援更喜歡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贏得勝利!

雖然心裏有數,但對董宣的逆耳忠言,馬援聽進去了,頷首納諫,卻又道:“不過,我與李廣還是頗為不同,少平可知為何不同。”

“李廣難封,而國尉已位列侯位之首?”

馬援搖頭:“不同在於,我不會迷路。”

“汝未聽聞一句話麽?”

馬援笑得很開心:“老馬識途!”

……

別看馬援平日裏嬉笑怒罵,沒個正形,但卻不影響他治軍有方,不但把第五倫交到手中的一軍之眾管得穩穩當當,還抽空收募了不少避赤眉之難的難民,成立了一個“豫州師”,底下按照籍貫,分淮陽旅、潁川旅、梁郡旅,加上兩個陳留旅,擴軍不少。

馬援收緊軍紀是對的,因為才過了數日,一份緊急軍情,便從東邊送來。

“赤眉數個萬人大營,忽然自山陽北上,直撲東郡,似要進攻濮陽,東郡太守王閎向國尉求援!”

眾人皆大驚,隴右還沒打完呢,這邊要先開戰了麽?倒是馬援不以為然,聽完軍情,盯著地圖看了幾眼後就笑道:

“好計,原來赤眉軍,也會釣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