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就算是五萬頭豬

吳漢是起義部隊中的先進分子,帶著幾千騎外加一個郡投靠,直接給自己掙了個侯位。

而前北漢丞相、信都太守李忠,則只能算作“投誠”。

當初信都一役,李忠在邳彤入城苦勸的情況下無動於衷,直到馬援用“抉目”之計讓李忠裏外不是人,再無退路,他才不得已宣布投魏。

這樣的人,在政策和待遇上當然與備受魏王器重的吳漢有重大不同,賞了個伯爵當馬骨而已,兵權是想都別想,甚至都不放心讓他繼續呆在信都。第五倫找了個借口將李忠調到身邊,充作顧問。

李忠想起信都之事就覺得慚愧,只覺得自己是“李不忠”,不幹凈了。當初本打算成仁的他,入了魏營後,只要魏王想不起來問話,李忠就一言不發。

直到大戰前夕,第五倫開完軍議,不知為何忽然想起來,招來李忠一句:“仲都見過王郎多次,此何許人也?”

雖然第五倫讓人給李忠展示過劉子輿乃邯鄲蔔者王郎假冒的諸多證據,但李忠心中還是不太確信,只因劉子輿給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於是李忠不顧對面的耿純朝他暗暗使眼色,竟直說道:“也算是一時英雄。”

如此高的評價,第五倫倒是頗為詫異:“為何?”

李忠如實答道:“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這兩者,劉……王郎都占了。”

如果這身份真是假的,豈不是更顯得王郎膽大過人?

第五倫不以為然,在他心裏,當然是“天下英雄,唯秀君與倫耳”。

與他們這倆掛逼相比,劉子輿不過是靠詐術僥幸一時,他也算英雄的話,那後世搞傳銷的家夥們,豈不是人均英雄?

耿純看出魏王不快,說道:“仲都不識人也!我看那王郎,做蔔者時,不過是李少君之流,靠言語方術蒙騙世人,膽子雖大,也算聰明,不過是小道。”

也就他舅父劉楊那種傻子,才會上劉子輿的當咧!

“王郎與銅馬合流,不再是傀儡後,這一年來也未見有什麽治國領軍之能,反而使郡國越發混亂。藉使王郎有庸主之才,麾下數十萬銅馬,縱是人臣僅得中佐,河北雖亂,也不可能被大王數月之內逼入維谷。”

李忠忍不住反駁:“子嬰縱有心拒六國之兵,卻也無力回天,形勢使然也。魏王東出,猶如秦掃六合,設使成帝復生,天下不可得,況詐子輿者乎?”

看似奉承第五倫,其實暗含的意思是,若給劉子輿一年半載時間,整合河北,戰事就不會這麽順利了。

可大爭之世,誰會容你耐心發展?去年第五倫在關中還沒站穩時,劉伯升和隗氏給他時間了麽?

不過,一味貶低王郎也沒必要——對手如果真的是菜雞,那你魏王的勝利也要打折扣啊!往後史書裏,還是得給此人一席之地。

“好了。”第五倫讓二人停止議論,下了定論:“余問卿王郎為人,是想知道,如今之勢,以他的性情,會如何抉擇?”

料敵知機在方寸,不但要考量敵我數量、甲兵、天時地利人和,連主君的性格也得參詳。

王郎是在下曲陽坐守等死、突圍逃竄,還是心存僥幸,鼓起勇氣來和第五倫打一場大決戰?

“應該會死戰。”李忠依然認為,劉子輿有雄主之膽。

第五倫道:“卿是說,事到如今,他會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耿純卻笑道:“王郎本來就是瓦,自以為是玉罷了,大王,臣賭他會跑。”

話音剛落,結果就來了,繡衣都尉張魚匆匆來稟:“大王、左丞相,斥候及漁陽突騎,皆發現下曲陽城外銅馬軍出動,人數或有數萬之眾,偽帝炎旗亦在其中,向東行進!”

東邊數十裏外,是正在緩緩向西靠攏的馬援軍。

耿純拊掌而笑:“我說什麽來著?”

“瓦,終究是瓦,定是想擊破馬驃騎,然後東遁與城頭子路匯合。”

李忠垂首不語,是他看錯了麽?

第五倫知道張魚和吳漢有“誤會”,另點一個繡衣使者傳訊:“去告訴吳漢,帶幽州突騎銜尾追之,但勿要靠太近,只等主力交戰後再伺機陷陣。”

但第五倫卻沒有急著令大軍一窩蜂追擊,只點了耿純道:“伯山帶兩師向東行進,爭取與文淵東西夾擊,殲敵於野。”

“再遣一師,去看住下曲陽城,提防城內還有銅馬藏匿使詐。”

“余自將一師殿後。”

李忠的話,第五倫還是聽進去了,對王郎這個最大的變量不得不防。

第五倫赫然起身:“但不管王郎是玉是瓦,就算外面包了一層‘銅’馬,碰上了余的鐵軍,都會被擊得粉碎!”

……

被第五倫誇為“鐵軍”的魏軍以善站著稱,魏王美其名為“陣地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