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推心置腹(第2/3頁)

……

“大王此舉實在是太過冒險了!”

劉秀平安離開俘虜營歸來,鄧禹、馮異在外焦急等待,為他捏了一把汗。

“若有反復者,大王危矣!”

劉秀卻只哈哈一笑:“石城、蕪湖兩戰,彼輩膽氣都被打沒了,家小又在我手中,豈會貿然作亂?余入營內只是為了安定人心,江盜擅長山林水澤作戰,若能助我,江淮何足道哉?”

目前劉秀雖然拿下了半個揚州,但多是靠著連哄帶騙。趕在他身份暴露,信譽即將崩塌之際,南陽的老朋友們竟然說服更始,給他封了“吳王”。

這就簡直是瞌睡時送來了枕頭,劉秀這下可以名正言順以王號掌管臨淮、會稽、廣陵、丹陽四郡了。

至於更始皇帝要他罷兵詣宛城,劉秀只當沒聽到,辭以東南未平,不就征。

他現在覺得,自己只依靠各地豪右不行,真正靠得住的,還是隨自己受苦的僚屬們,豪強的兵只相當於“借”,真正的力量還是得靠征募,這些江盜就是現成的兵源。

這一番推心置腹下來,起碼穩住了江盜們,往後慢慢觀察,靠得住的就吸納進幕府,靠不住的就置換掉,將他們的部下分給嫡系。

來東南也有半年了,拿下丹陽郡,可以開始征募丹陽兵後,外頭的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對劉秀來說,機遇與挑戰並存。

所謂機遇,就是南陽的更始政權遭到赤眉進攻,根據李通派人送來的信,已丟了汝南,李通建議劉秀率兵回去勤王,再挾勝勢接收南陽。

但劉秀卻沒這心思。

“其一,若回南陽,好不容易奪取的江東、臨淮就要丟棄,本地豪右必有異動,或降劉永,或降李憲。”

劉秀也知道,自己的基礎並不牢固,江東豪右對他的支持,只是權宜之計罷了。

“其二,回南陽千裏迢迢,沛郡陸路有赤眉,梁王亦在南下,不可與之爭。只能走水路逆流至豫章,再經過江夏北上,如今江夏雖尚歸附於劉玄,然豫章已為淮南王李憲襲取,少不了一場惡戰。”

“其三,就算疲兵回到南陽,也不一定能勝赤眉……”

赤眉的戰力,劉秀是有了解的,他奪取臨淮後,曾令傅俊北上彭城試探,但臨淮的豪強武裝,卻叫赤眉三老逢安打得大敗,吳王現在還沒實力與赤眉硬碰硬。

“其四,就算僥幸擊敗赤眉,還要與綠林渠帥混戰,方能取得宛城權柄。”

等結束與綠林的火並,一年半載過去了,劉秀不相信,北方的第五倫會一點動作都沒有。對第五倫,劉秀心緒頗為復雜,固然有家恨,但更要命的是國仇,魏王有席卷天下之心,而劉秀想要復興屬於他自己的大漢,天然就是死敵!時不我待啊!

但他不能急,兄長的教訓就在前頭。與其去追求不可靠的南陽,還不如在江東站穩腳跟,這地方好啊,春夏之交的大饑荒都沒波及到來,只因南方戰亂少,民食稻谷,有些地方一年竟能兩熟!就算沒糧食吃,川澤山林也足以填飽饑腸轆轆的肚子,難怪太史公說江淮之南,無千金之家,亦無凍餓之人。

亂世中,這便是最大的優勢。

劉秀已平丹陽,一面鎮慰州郡,所到部縣,輒見長吏、三老、官屬,下至佐史,與他們搞好關系,猶如州牧行部事,同時除王莽苛政,復漢官名,贏得各縣地頭蛇支持,讓他們相信,亂世中,唯有吳王能夠保衛好所有人的利益。

與此同時,劉秀的目光也看著外頭,取臨淮、定廣陵、下會稽、占丹陽,一統江東,他已經完成了鄧禹建言的前四步,然後呢?

鄧禹、馮異皆以為:“且讓梁王與彭城赤眉廝殺於淮北,不宜太早北上,大王應當趁著各方勢力無暇南顧之際,擊敗淮南李憲!以得全揚之勢!”

但李憲如今也控制數郡,在從何處下手的問題上,部下卻產生了分歧。

“李憲上月派兵奪取豫章郡,莫若先派丹陽兵,隔斷彭蠡澤,收復豫章,恢復與南陽往來。”

鄧禹雖然睿智,但畢竟出身南陽鄧氏大族,他篤定更始必不敵於赤眉,若能早早恢復溝通,就算不回去勤王救難,最起碼也能在接收更始政權遺產時,多分得一杯羹……

馮異則以為不然:“豫章廣袤遼遠,一旦在那交戰,非半載不能分勝負,依臣之見,不如直接從丹陽渡大江,襲廬江郡,直搗李憲都城!”

劉秀看著粗糙的地圖,卻有自己的想法。

“如今李憲號稱十萬大軍,就算有虛數,淮南富庶,至少也有六七萬。”

“余雖坐擁四郡,收降江盜,仍不過三萬余。”

既然敵眾我寡,打起仗來,就得玩點臟活了,劉秀在軍爭上,起碼是一匹上上駟,創業之初,親自上陣是家常便飯,從容指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