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再造共和

徐宣等人萬萬沒想到,樊崇與田翁交談後,一夜之間就變了主意,召集他們,宣布要取消劉姓放牛娃們抽簽選皇帝的儀式,而要走另一條路。

“共和?”

徐宣雖曾做過獄吏,但文化水平僅限於聽過一兩本經術,根本不知史上還有這麽一段。

還是那“田翁”搖頭晃腦道:“昔日周厲王引發國人暴動,出奔於彘,於是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期間一共十四年,天下沒有君主,二相治理宗周,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這才有了後來周宣王中興。”

王莽信的,當然是太史公書上的敘述,但在場眾人誰也想不到,這位首倡共和的田翁,就是出奔的“周厲王”。

王莽道:“如今天下無主,諸漢林立,貿然立帝不妥,更何況是抽長短簽來決定?實在是太過兒戲,與其爭執不休,倒不如效仿古制,再造共和!”

徐宣都沒搞懂,其余兩位三老文化水平更低,想起俘虜營中有幾位大儒,派人去找。才知道桓譚因病被留在沛地了,如今軍中最有學問的人,當數劉盆子的兄長,劉恭。

劉恭作為城陽景王的後代,式侯之子,少時也曾拜名師,通習《尚書》,辯起經來一套一套的。可當他被徐宣等人喊去與“田翁”對峙時,才發現自己那點學問比起這老人家,簡直是螢光與日月爭輝!

田翁不但通曉五經,各種生僻的典故信手拈來,讓劉恭聽得一愣一愣的,最後竟反為田翁說服。

“田翁引用《尚書》,皇帝過去就是天子,天子作為皇天之元子,應該執守大道,允執厥中,不偏不倚,代天牧民,及於萬物。”

“而群臣百僚則代天子治民。”

“倘若天子缺位,賢人暫代天子與天溝通亦無不可。”

當年王莽就空置帝位,幹過幾年“攝皇帝”的活,對這一套話術當然不陌生。

而共和個五年、八年後,再選出合適的天子即可。

劉恭倒向共和,也有他的私心:劉姓宗室們被赤眉所擄,覺得這支流寇遲早必敗,若是有人被立為皇帝,於其他人處境其實並無改善,還要整天面臨被戮的危險,一旦赤眉覆滅,做皇帝的人定會遭殃。

如此皇帝,不做也罷,倒不如從了田翁之言,讓赤眉三老們自己折騰去。

徐宣等人不太滿意這個結果,只盯著王莽低聲議論:“樊三老身邊有小人啊……”

但樊崇的號召力是無人能比的,赤眉軍中也有不少人對擁立劉姓做皇帝持反對態度,相比之下,這“共和”反正也沒人懂,聽上去像那麽回事,就這樣草率地通過了。

王莽建議,樊崇可自任為“周公”,徐宣為“召公”,謝祿為“太公”,楊音為“畢公”,復周朝時名臣之號,搞一個四公共和——在王莽的敘述下,這個“公”不是公侯伯子男的公,而是天下為公的公!

然而樊崇不喜歡這些舊貴族之名:“還是直接稱樊公、徐公、謝公、楊公簡單明了。”

外加在彭城郡為赤眉把守後路的另一位三老逢安為逢公,最後是五公共和。

王莽垮了臉,怎麽又是五?過去這是新朝吉數,可現在王莽對這數字深惡痛絕。

赤眉軍中其余三老、從事依舊,但也宣布三老往後管萬人及一郡,從事管千人及一縣。

倒是樊崇經過此事,對田翁頗為激賞,竟讓他做了“祭酒”,同時答應吸納一批讀書人進入赤眉,樊崇依然希望保持軍中公平,但他們確實不能再像過去那般了。

至於年號,王莽提議是“再共和”元年,可樊崇歪頭想了想,決得裏面必須有赤眉的色彩,遂指揮著劉恭,寫下了兩個字。

“從今日起,便是赤和元年!”

……

“恭賀陛下!”

崔發被老王莽一通操作驚得目瞪口呆,還以為皇帝想要死灰復燃,等夜深人靜時,便來向他祝賀:“得了這三十萬虎賁相助,恢復新室,讓陛下重返皇位指日可待!”

崔發有一點沒說錯,王莽對赤眉確實寄予厚望。

為何偏偏看中赤眉呢?王莽想起赤眉軍初起時,青、徐賊眾數十萬人,卻沒有文號旌旗表識,朝中感到奇怪,王莽當時就說:“這難道是像古時三皇之兵,沒有文書號謚邪?”

他這番話被嚴尤嘲笑,說陛下你錯了,這是因為赤眉軍太過草根,不懂這些罷了。

可現在王莽覺得,嚴尤錯了,他對了!相比於王師、綠林,赤眉最為純粹,確實是三皇五帝之兵!

但崔發還是小看王莽的理想了,他這麽做,並不是為了重建新朝,更不是要再做皇帝。

王莽嘆了口氣,說道:“在漢中時,予嘗終日而思矣,回想當初,本意是要恢復堯、舜、禹三代之治,可天下事為何越發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