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突騎(第2/3頁)

“這馬甲,比我的人甲還好。”

秦禾摸著做工精致的具裝,他不太懂行,只知道鐵好,皮也好,編綴得更是精細,薄薄的甲片排列在一起,有種冰冷肅殺的美感。不知是莊園裏幾十上百農夫工匠,花了幾月幾年的功夫制作而成?

他擡起頭,看著雷霆一擊後趁著魏軍未能包抄過來斷後,迅速撤走,只留下一地泥濘馬蹄的敵軍身影,捏了一把冷汗,暗暗道:

“與他們比起來,匈奴人算個屁啊!”

“這世上最強的騎兵,就是隴右良家子騎了罷?”

……

良家子騎對右翼末梢的攻擊突然而幹脆,嚇了魏軍各部曲一大跳。

陣還沒列好就被突襲,這下完了!

但作為右翼上萬人的指揮官,禦史大夫景丹倒是沒慌,他知道,這是敵方趁己方立足未穩的試探進攻,順便也打擊一下魏軍士氣。

看著他們從容退去的身影,景丹不由感慨:“這天下間,最強的騎兵,當屬上谷、漁陽的幽州突騎,但良家子騎也不遜色多少,可為第二。”

雖有武靈王胡服騎射,但戰國時的騎兵,只是軍之輔翼,做做斷糧道、追殘敵等雜活——當然,如今的越騎營也只能幹這種事。

漢初與匈奴交戰,過去打內戰的老戰術行不通了,白登之恥雖眾說紛紜,但漢兵被陌生的戰術教做人是肯定的。痛定思痛,遂開始大肆養馬,大搞騎兵。

但不論如何培養,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能也,非要與三歲騎羊、五歲射狐的匈奴人在這上面分個高低,是棄長取短。

既然騎射玩不過,遂采用了一種能發揮漢軍堅甲利刃優勢的戰術:突騎!

突騎者,言能沖突軍陣也。最初仍只是“騎馬步兵”,馬匹是拉近距離的工具,目的是與匈奴展開白刃短兵之戰。到了漢武時,已從步、車的附庸搖身一變為軍隊核心,遠可騎射騷擾,近能沖擊步戰。

這一招以霍去病最為熟練,數次奔襲匈奴大後方,將匈奴打懵了整整一代人。

而霍去病最後一場仗,打的是匈奴左部,封狼居胥。軍中以幽州、並州人為主,如今的幽州突騎,儼然是繼承了霍驃騎戰法的最正宗突騎,自新朝以來,常年與匈奴、烏桓周旋於塞外。

盡管隴右六郡子弟的祖輩也有不少追隨過霍去病做其偏將校尉,但出了霍去病射殺李敢這樣的事後,難言還有多少羈絆。良家子騎們的突騎戰法,更多是學於西羌。

西羌與隴右漢人雜居,其兵長在山谷,短於平地,最著名的一點就是勇於觸突,一言不合就騎兵突擊。這點為良家子騎效用,今日算是親眼見其勇銳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景丹在上谷親自帶過幽州突騎作戰,他很清楚突騎的優勢,也很清楚其弱點!

“只能期冀於一沖之力,不可持久!”

……

魏軍中軍,選了一處地勢稍高的小丘立旗,在這兒能清晰看到整個周原戰場的局勢,當良家子騎對右翼發動突襲時,第五倫瞧得一清二楚。

“大王,右翼第三曲甲營幾乎崩潰……”

第五倫身邊的張魚等人,都勸他勿要立於危墻之下,還是退到身後的荒村裏閭中,等待戰爭結束即可。

“誰說他們崩了?”

但卻被魏王訓斥了一通,第五倫目光重新看向戰場,右翼在努力調整,後排的士卒補上了前排的空隙,沒有出現一觸即潰,大規模奔逃的情況,這大半年的仗,沒白打。

“遭遇戰被敵騎突擊,能如此已經不錯了。”

第五倫也注意著敵軍動向,同景丹簡單明了的判斷不同,第五倫心裏想的事,就復雜多了。

“隴右良家子騎雖是中原騎兵中的翹楚,但在我眼裏,他們的弱點可海了去……沒高橋鞍、沒馬鐙、沒馬蹄鐵,這樣的騎兵還能沖得起來,只能贊一句,勇者無畏。”

第五倫現在用的禦鞍,仍是當年北上從軍前,王後送他作為禮物的小馬鞍,乃是低橋鞍,中部明顯下凹,但是其兩端仍然很平,和後世電視劇、賽馬場上所見兩端高聳的高馬鞍不大一樣。

雖比原始鞍墊好些,但依然止不住劇烈搖晃。是故在突騎沖擊的那一瞬間,不但將魏卒撞飛不少,連馬上的騎士也常會整個人飛出,重重摔在敵人面前。

馬蹄鐵也不存在,倒是第五倫先在魏軍中推廣了此物,哪怕釘上去的是木頭,也能緩解牛馬的四蹄磨損,減少它們受傷倒斃的幾率,在牲畜珍貴的時代,這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對面的隴右騎戰馬沒有這樣的優待,縱被良家子愛惜著,非作戰時只乘馱馬,讓它們空著背隨軍。但翻越隴坂,道路崎嶇,加上冬日雪天,馬兒可比人金貴多了,只怕也有數千馬匹倒斃或失去戰鬥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