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豆粥(第3/3頁)

而之所以挑臨淮而來,是因為鄧禹認為:“徐州南部最富、最大者,莫過於臨淮(江蘇中部)!”

“臨淮是大郡。”

“人口超過了百萬。”

鄧禹不知道具體數目,其實前漢時最後一次人口統計,臨淮郡有戶二十六萬八千,口一百二十三萬七千,這數量,甚至超過了北方的魏郡。

這還是在分割出泗水、廣陵兩個小諸侯國的情況下,這三加起來,長江以北,淮泗環繞的這片土地,其人口,已是直飚兩百萬了。

可即便是臨淮郡,在亂世裏也沒能保全,淮河以北是赤眉的天下,更有不少投機的亂兵,打著赤眉旗號,卻幹著盜匪的勾當。

而等到劉秀他們抵達淮河邊時,當地風俗也為之一變,看得出來,路旁的地不是旱田,而是種稻谷的水田,如今雖幹涸,但稻茬子仍在田中。

見到稻田,劉秀卻是想起他們這一路來,抓了赤眉俘虜後問出的一個笑話。

“赤眉就在淮北,汝等為何不渡過淮河去南邊?”劉秀問得很認真,若是赤眉大舉南下,他們又得跑了。

“南邊有什麽?”赤眉小兵一臉懵懂,他們跟著樊巨人打出家鄉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夫,對遙遠的南方,只聽說那兒的螞蟻和蚊子,比手巴掌還大,一叮就死人。古樹老林子密布,路上爬滿了蛇蟲毒物,根本無從下腳。

而那裏的土著文身斷發,還吃人呢,一口一個小孩子!去不得,去不得!

這些話聽得劉秀等有文化的人面面相覷,赤眉說的是春秋時的南方罷?嶺南或許如此,但淮南、會稽可都是好地方,劉秀當年聽老同學、會稽名士莊子陵說,哪怕是長江以南,數十萬人口的大郡也有好幾個呢。

而更有一句話,莫名的真實。

赤眉俘虜說道:“吾等吃不慣淮南稻米,吃了上吐下瀉,故皆不願南行。”

這是誇張之言,但北人多以粟為食,窮人也食豆麥,唯獨稻子卻很少。不懂的人,只聽說是泡在水裏的雜草,這能吃?

赤眉中不少人,竟視其有毒,也是跟著樊巨人後不事生產,日子好過了些,開始挑食了啊。

此言聽得劉秀哈哈大笑:“吾等倒是不挑,饑甚,有什麽吃什麽。”

“梁、粟、麥、稻子。”劉秀看向馮異:“我最愛的,則是公孫豆粥,尤其香!”

對啊,現在最要緊的,是尋一個能讓他們容身的地盤,哪還管其在南在北,在西在東,是貧是富,先落了腳再說。

他們確實沒來錯地方,站在水畔看對岸,淮北的兵匪禍亂的場景皆不見,農田裏閭井然,這裏依然處於秩序之下,聽說多虧了王莽的“淮平大尹”侯霸治郡有方。

臨淮郡的首府本在北岸徐縣,但隨著淮北赤眉亂匪橫行,侯霸是個能吏,將治所連同百姓,都搬到了南邊的盱眙——楚懷王熊心的首都,也是後世小龍蝦之都。

韓信的老家淮陰,也在這個郡。

渡淮水的船是在荒村裏找到的,但馮異帶著第一批人才過去,就被南岸手持糞叉的農夫和聞訊趕來的郡兵圍住,吵吵嚷嚷,只當他們是盜匪。

而劉秀亦乘舟而至,一身絳色漢家衣冠,他沒能順利上岸,在趕來攔截自己的艨艟前停下,手中舉節,不卑不亢地說道:

“更始皇帝麾下,武信侯、執金吾、徐州牧劉秀,持更始天子之節,前來曉諭臨淮侯君!”

看著對面校尉疑慮的眼神,劉秀又換了一種語氣,露出了笑。

“吾乃莊(嚴)子陵在太學時的同舍好友,聽聞侯君亦與子陵相善,友人之友,亦是朋友,四海之內皆兄弟!”

“秀願見侯君,共商保臨淮,禦賊寇之策!”

……

十月初一,就在劉秀惶惶如喪家之犬,在東南為了一處容身之地而奔逃時,大西北的第五倫,也帶著大勝之威,回到了櫟陽城。

而一直在為女兒出嫁發愁的“少保”史諶,得知第五倫回歸,亦是頗為欣喜,比聽聞渭水大捷時彈冠而慶還誇張,吹著自己剛寫好的奏疏,暗道:

“大王打了那麽久的仗,也該享受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