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我為王(第2/3頁)

第五倫又道:“孫卿可莫要忘記了,要論辭讓,我才最擅長!切勿再辭!”

這一說景丹也似想起來了,只道:“那敢問將軍,是以何種身份?任命我做地方二千石?”

第五倫道:“驅逐王莽的安民大將軍。”

景丹笑著搖頭。

“莫非不夠?”

景丹肅然:“若是這名號足夠,為何出了京尉、列尉、上郡三地,關中各郡,會對將軍的檄文反響寥寥?”

第五倫啞然,遂笑道:“那以王的名義,夠不夠!?”

景丹卻先不答,只指著不遠處的櫟陽城道:“司馬遷說,櫟陽的地勢是北卻戎狄,東通三晉。”

“秦末楚漢相爭,項羽三分關中,櫟陽曾作為司馬欣之都城。”

“後來,劉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奪取關中後,亦曾以櫟陽為都。”

“司馬欣在此時是塞王,劉邦在此時是漢王。”

“那將軍呢,又是什麽王?”

第五倫有些不好意思,搖頭道:“目前,暫且就是個假王,無冕之王。”

景丹聲音不由大了幾分:“謬矣,大丈夫定諸侯,爭天下,要做就做真王,做什麽假王?”

亭外的第七彪等人也聽到了,彪哥不由瞪大了眼睛,好你個景孫卿,剛來就擱這勸進了,明明是我先勸的!

第五倫曾經說過:“漢室與我何加焉?”景丹心態亦是如此,昭景屈,都是被遷徙入關的楚地移民。他們頗受防備,在漢朝混得不好,直到新朝才出了一個大官,還被王莽派去東邊給赤眉送了第一波裝備和自信。

雖然世人以復漢興劉為風潮,但對景丹而言,於漢家並無情懷,而面前之人知根知底,才是最好的選擇!

本來還擔心幾年不見,第五倫驟然得勢,會變,但相遇後一切如故,雖然景丹不敢接這份情,但心裏卻放下心來。

“伯魚還是那個伯魚,胸懷大志,不倨不傲。”

眼下景丹辭讓是假虛,勸進表明心意是實。

他細細思索過,既然相比於萬脩等人來得遲,資歷淺,與其被人說是以關系上位,倒不如讓自己的第一個建言,就足夠響亮!

相比於第七彪勸進時的模棱兩可,第五倫對景丹的建議確實更在意,遂手指點著景丹,笑罵道:“好你個景孫卿!善!只要擊破田況,奪下河西之地,我便為王!”

景丹欣然應諾,下拜道:“既然如此,那這師尉大尹,臣也做得!”

……

景丹沒有奇怪第五倫反了新朝,為何還在用新室的官號地名。畢竟這一改,就全改回漢朝去了,目前只是草台班子,在建制立起來前,暫且先湊合用著,也不枉老王莽費盡心思改名。

既然景丹接了印綬,又是本地人,第五倫也就與這昔日老友商量起接下來的目標。

“萬君遊雖然行動遲緩,但確實是穩紮穩打,田況的幾支伏兵都沒討到便宜,眼下萬脩推進到這,重泉城!”

日拱一卒,也比彭寵急匆匆去送了強啊,將軍們性格各異,打仗也各有各自的風格,第五倫指著地圖告訴景丹:“如今師尉已經奪取了一半,還剩下一半,就是河西。”

“孫卿熟悉本地,你來說說,這場仗該怎麽打?”

景丹俯看地圖,不由失笑:“這形勢,倒是讓我想起戰國時,秦魏河西之戰來。”

河西之地,在黃河以西,洛水以東,秦得之,便可東窺三晉,進取中原;而若是被敵國得了去,秦這個國家還能不能維持都是一個疑問。

是故從春秋開始,秦國就費盡心思向河西擴張,先跟晉國打了兩百年,屢戰屢敗,三家分晉後,又跟分到河西之地的魏國卯上了,百年之間,打了五次大戰,當真是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然而還是勝少敗多……

“魏占據了關中東部,恰恰是今田況所占據之河西及翊尉,分界正好是洛水及渭南鄭縣。”

第五倫按照他說的一瞧,頓時樂了,這局勢,可不是一模一樣麽?

而當年最著名的一場河西之爭,是魏將是吳起指揮的,據說以一敵十,打得秦軍大敗。

那時候的秦軍,還沒有經歷商鞅的改革錘煉,戰術落後,用吳起的評價就是“秦散陣而自鬥”,一盤散沙,空有匹夫之勇。

那第五倫的軍隊,就更是低配的烏合之眾了。

而田況,以其在新朝二千石裏鶴立雞群的表現,也算個低配版吳起吧。

景丹分析道:“此人雖善將兵,曾大破赤眉,但先前之所以能糾集上萬人,不過是指望王邑能夠大勝歸來勤王,王莽南躥,新室殘余茫然不知何往,哪怕田況再得軍心,其屬下勢必心緒動搖,士氣大落。”

“更何況,明公還有一個當年秦國沒有的優勢。”